[發(fā)明專利]一種分布式風力發(fā)電最大容量評估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207628.3 | 申請日: | 2018-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937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陸秋瑜;吳文傳;朱譽;夏天;楊銀國;楊越;林英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38 | 分類號: | H02J3/38;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聯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張陸軍;張迎新 |
| 地址: | 5106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布式 風力 發(fā)電 最大 容量 評估 方法 | ||
1.一種分布式風力發(fā)電最大容量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確定分布式風力發(fā)電最大容量評估模型;所述評估模型包括配電網各個節(jié)點處分布式風力發(fā)電的網點接入容量與不可控因子的關系;
將風力發(fā)電不同場景下的多組所述不可控因子輸入所述分布式風力發(fā)電最大容量評估模型,得到所述不同場景下所述網點接入容量最優(yōu)解;
利用蒙特卡洛模擬方法對所述不同場景下所述網點接入容量最優(yōu)解進行檢驗,篩選出滿足機會約束的可行解集合,從所述可行解集合中挑選出最優(yōu)值即為分布式風力發(fā)電最大容量;
確定分布式風力發(fā)電最大容量評估模型包括:
確定配電網經濟調度模型的目標函數;
確定配電網經濟調度模型的約束條件;
確定所述目標函數與所述約束條件的矩陣函數關系;
將所述矩陣函數關系轉化為所述網點接入容量與所述不可控因子的分段線性關系函數;
所述目標函數與所述約束條件的矩陣函數關系,具體為:
max cTx
Ax+Bθ≤d
其中x代表可以控制的變量,即所述風力發(fā)電的網點接入容量,θ代表所述不可控因子,包括分布式風力發(fā)電的出力系數、負荷的不可控參量;c為目標函數寫成矩陣形式后得到的系數矩陣,A,B,d為約束條件寫成矩陣形式后得到的系數矩陣;
所述將所述矩陣函數關系轉化為所述網點接入容量與所述不可控因子的分段線性關系函數,具體為:
采用多參數規(guī)劃算法可得到所述x與θ間的分段線性關系函數:
Fi,Gi為常數矩陣和向量,C1,C2…Cn為參數θ的不同區(qū)域;分段線性關系函數的每個區(qū)域由關于參量的線性不等式組構成:
其中,Ei,fi分別是根據多參數算法給出的描述區(qū)域邊界的常數矩陣以及向量,i=1,2…n。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電網經濟調度模型的目標函數為所述分布式風力發(fā)電網點接入容量之和最大,具體為:
其中,Si表示配電網第i個節(jié)點處分布式風力發(fā)電的接入容量,max
表示求取最大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電網經濟調度模型的約束條件包括:節(jié)點功率約束、節(jié)點電壓約束、線路傳輸容量約束中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節(jié)點功率約束計算方式為:
上式表示配電網任意一個節(jié)點i的功率約束;其中N(i)為與i節(jié)點相連的節(jié)點集合,pij,t,qij,t分別為支路ij在t時刻流過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分別為支路ij在t時刻的有功功率損耗和無功功率損耗,分別為節(jié)點i所接入的分布式風力發(fā)電組在t時刻發(fā)出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分別為節(jié)點i處t時刻的有功負荷和無功負荷;
所述節(jié)點電壓約束計算方式為:
上式表示配電網中首端節(jié)點編號為i、末端節(jié)點編號為j的任意一條支路ij的電壓方程;Vi,t為節(jié)點i在t時刻電壓,Ui,t表示節(jié)點i電壓的平方值,Uj,t表示節(jié)點j電壓的平方值,表示支路ij上網損項引起的Ui,t節(jié)點電壓變化,rij,xij分別表示支路ij的電阻和電抗,分別為支路ij在t時刻的有功功率損耗和無功功率損耗,Vmin,Vmax分別表示節(jié)點電壓設定的下限和上限,Prob{·}表示電壓安全約束為機會約束,α為機會約束的置信度水平,即機會約束滿足的概率;
所述線路傳輸容量約束計算方式為:
其中,sij,max為線路視在功率的限值,pij,t,qij,t分別為支路ij在t時刻流過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清華大學,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0762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