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提高增材構件沉積層間結合強度的增材制造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200310.2 | 申請日: | 2018-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267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24 |
| 發明(設計)人: | 任旭東;童照鵬;焦加飛;周王凡;陳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3/105 | 分類號: | B22F3/105;B33Y30/00;B33Y1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 沉積層 微織構 加工模塊 制造裝置 毛化 形貌 控制計算機 表面凹凸 殘余應力 服役壽命 加熱底板 間隔分布 力學性能 毛化處理 移動平臺 潤濕性 前置 織構 制造 | ||
1.一種提高增材構件沉積層間結合強度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S1 對基材進行預處理,打磨清洗烘干之后,放置在移動平臺(10)的指定位置,將增材粉末球磨烘干處理后,放入送粉器(1)中,打開加熱底板(11)對基材進行預熱;S2 在控制計算機中建立增材構件的三維模型,并對其進行切片處理,獲得構件的剖面輪廓信息,編制連續激光器激光頭(5)和飛秒激光器激光頭(6)的掃描路徑程序;編制連續激光器激光頭(5)和飛秒激光器激光頭(6)的掃描路徑程序時,要求連續激光器激光頭(5)和飛秒激光器激光頭(6)進行加工時有時間差,確保已沉積層的表面經過微織構毛化處理后,再進行后續層的沉積加工,并且最后一層沉積層不需要進行毛化處理;S3 根據程序指令,機械手臂(8)將飛秒激光器激光頭(6)送至起始點,對基材表面進行微織構毛化處理;飛秒激光器的參數為:中心波長為1030 nm,最大輸出功率80 W,最大脈沖輸出能量160 μJ, 最大脈寬為300 fs ;S4 打開連續激光器激光頭(5),根據程序指令,進行單層沉積加工;飛秒激光器激光頭(6)對所制備沉積層表面進行微織構毛化處理;單層沉積加工結束后,連續激光器激光頭(5)對已毛化區域繼續逐層沉積加工,沉積加工和毛化處理依次循環交替運行;激光逐層沉積過程中,連續激光發生器的激光功率為800-1600 W,光斑直徑為2-5 mm,掃描速度為600-1500mm/s,搭接率為20-60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20031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