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糞尿分離功能的生物降解廁所糞污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81714.1 | 申請日: | 2018-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649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立洪;李萍;劉科;韋秀麗;蔣滔;李平;王冰;徐進;張凱;唐寧;楊玉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凱銳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天成卓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譚春艷 |
| 地址: | 401329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分離 功能 生物降解 廁所 處理 系統 | ||
1.一種具有糞尿分離功能的生物降解廁所糞污處理系統,包括地面(1)以及廁所(2),其特征在于,所述廁所(2)安置于地面(1)上壁面,所述地面(1)開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安裝有糞尿分離降解單元,所述安裝腔內且位于糞尿分離單元一側安裝有A-O處理單元,所述安裝腔內且位于A-O處理單元上方安裝有三格化糞池單元;
所述糞尿分離降解單元,其包括:降解機構以及糞尿分離機構;
所述降解機構,其包括:降解池(3)、蚯蚓腐殖土層(4)以及井蓋(5);
所述降解池(3)安置于安裝腔內,所述蚯蚓腐殖土層(4)安置于降解池(3)內,所述井蓋(5)活動安置于地面(1)上;
所述糞尿分離機構,其包括:安裝架(6)、分離釜(7)、篩網筒(8)、端蓋(9)、第一伺服電機(10)、第一攪拌桿(11)、第一鉸鏈(12)、活動板(13)、繞繩電機(14)、繞繩輪(15)、導向輪(16)以及牽引繩(17)、第一管道(18)以及第二管道(19);
所述安裝架(6)安置于降解池(3)內,所述分離釜(7)安置于安裝架(6)上,所述篩網筒(8)安置于分離釜(7)內,所述端蓋(9)安置于分離釜(7)上端面,所述第一伺服電機(10)安置于端蓋(9)內下壁面上,所述第一攪拌桿(11)安置于第一伺服電機(10)驅動端上,所述第一鉸鏈(12)安置于分離釜(7)外圓面上,所述活動板(13)通過第一鉸鏈(12)活動安置于分離釜(7)上,所述繞繩電機(14)安置于分離釜(7)外圓面上,所述繞繩輪(15)安置于繞繩電機(14)驅動端上,所述導向輪(16)安置于分離釜(7)外圓面上,且位于繞繩電機(14)下方,所述牽引繩(17)活動安置于繞繩輪(15)與活動板(13)之間,所述分離釜(7)開設有第一安裝口,所述篩網筒(8)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管道(18)一端通過第一安裝口接入篩網筒(8)第一安裝孔內,且其另一端接入廁所(2)的下水道,所述分離釜(7)開設有第二安裝口,所述第二管道(19)安置于第二安裝口內;
所述A-O處理單元,其包括:一級處理機構以及二級處理機構;
所述一級處理機構,其包括:A級生物倉(20)、安裝板(21)、第一電動推桿(22)以及第一擋板(23);
所述A級生物倉(20)安置于安裝腔內下壁面上,所述安裝板(21)安置于A級生物倉(20)內下壁面上,所述第一電動推桿(22)安置于安裝板(21)側壁面上,所述第一擋板(23)安置于第一電動推桿(22)驅動端上;
所述二級處理機構,其包括:O級生物倉(24)、風機架(25)、曝氣風機(26)、第二伺服電機(27)、第二攪拌桿(28)以及第三管道(29);
所述O級生物倉(24)安置于安裝腔內下壁面上,且位于A級生物倉(20)左側,所述風機架(25)安置于O級生物倉(24)上壁面,所述曝氣風機(26)安置于風機架(25)上,所述第二伺服電機(27)安置于O級生物倉(24)內上壁面,所述第二攪拌桿(28)安置于第二伺服電機(27)驅動端上,所述O級生物倉(24)側壁面開設有固定口,所述第三管道(29)安置于固定口內,且連接到地面(1)外,所述A級生物倉(20)以及O級生物倉(24)相接觸壁面上均開設有導流口;
所述三格化糞池單元,其包括:沉降機構以及排出機構;
所述沉降機構,其包括:一對結構相同的第一支柱(30)、兩對結構相同的第二支柱(31)、沉淀池(32)、第一隔板(33)、第二隔板(34)、第一導流管(35)以及第二導流管(36);
一對所述第一支柱(30)安置于安裝腔內下壁面上,且位于O級生物倉(24)左側,兩對所述第二支柱(31)安置于A級生物倉(20)上壁面,所述沉淀池(32)安置于一對所述第一支柱(30)以及兩對所述第二支柱(31)上端面,所述第一隔板(33)安置于沉淀池(32)內下壁面上,所述第二隔板(34)安置于沉淀池(32)內下壁面上,且位于第一隔板(33)左側,所述第一隔板(33)開設有第三安裝口,所述第一導流管(35)嵌裝于第三安裝口內,所述第二隔板(34)開設有第四安裝口,所述第二導流管(36)嵌裝于第四安裝口內;
所述排出機構,其包括:第二電動推桿(37)、第二擋板(38)以及第四管道(39);
所述第二電動推桿(37)安置于沉淀池(32)內側壁面上,所述第二擋板(38)安置于第二電動推桿(37)驅動端上,所述第四管道(39)安置于沉淀池(32)與A級生物倉(20)之間,且均與沉淀池(32)和A級生物倉(20)接通,所述第二導流管(36)高度低于第一導流管(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凱銳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凱銳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817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