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虎斑烏賊的北方小棚養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81111.1 | 申請日: | 2018-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352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曹梅;錢詩悅;王興強;馬鴻梅;沈曄;崔春輝;鄭年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55 | 代理人: | 劉喜蓮 |
| 地址: | 222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烏賊 北方 養殖 方法 | ||
本發明是一種虎斑烏賊的北方小棚養殖方法,該方法包括土池選擇與改造、糠蝦和脊尾白蝦抱卵蝦投放、糠蝦和脊尾白蝦混養用餌料投喂、虎斑烏賊受精卵投放、幼烏培育、賊蝦土池混養和賊蝦混養用餌料投喂。本發明方法將糠蝦、脊尾白蝦和烏賊等引入同一養殖池塘,通過池塘改造、小棚搭建、連通池養殖和混養用餌料開發,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有效的控制了脊尾白蝦病害的發生率,同時充分利用水體,提高水域生產力,增加經濟效益,適合在中國北方室外蝦池推廣,促進北方虎斑烏賊養殖產業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模式,特別是一種北方土池中養殖虎斑烏賊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在我國,對蝦產業很早就成為海水養殖業的重要支柱產業,給我國帶來了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自1993年以來,對蝦病害一度使中國的對蝦養殖業一蹶不振。在我國北方地區,中國明對蝦、凡納濱對蝦養殖病害日益增多,商品蝦規格偏小,養殖污染日益嚴重,室外土池養殖面積日益萎縮,大量室外土池養殖處于虧損狀態。亞熱帶和熱帶海區的虎斑烏賊為底棲頭足類,攝食后喜歡趴在池底,大部分能量用來生長;廣鹽性品科,鹽度適應范圍20-35,適合灘涂大規模養殖。與曼氏無針烏賊和金烏賊相比,虎斑烏賊具有生長速度快、適鹽性較其它烏賊廣的優勢,且沒有性早熟的不良現象,是一種更為理想的養殖頭足類,有望成為沿岸人工海水養殖的熱門對象。我國有大片的土池適宜養殖烏賊,但土池養烏由于受技術瓶頸限制,還未形成規模,養殖方式處于探索階段。江蘇省作為沿海漁業大省,在海水養殖方面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烏賊增養殖始終是個短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虎斑烏賊的北方小棚養殖方法,該方法設計合理,可以形成品種之間相互利用、相互促進、生態互補的生態環境,形成虎斑烏賊的規模化養殖,大大提高養殖效益。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虎斑烏賊的北方小棚養殖方法,其特點是,其步驟如下:
(1)土池選擇與改造;將土池設為長方形,面積20~50畝,長寬比≥4,在短邊一側用土壩圍出1~1.5畝土池A,土池A水深2~2.5米,池底及四周覆蓋一層土工布,上方加蓋2~3米高雙層保溫小棚,土池A通過一個閘門與剩余土池B相通,保持閘門關閉,土池B四周開挖一條寬2~3米、深1~1.5米環溝,環溝內水深維持在2.5~3.5米;
(2)糠蝦和脊尾白蝦抱卵蝦投放;在春季土池B池表水溫10~12℃時,一次性投放糠蝦1~2萬只/畝和脊尾白蝦抱卵蝦1~2斤/畝,進行糠蝦和脊尾白蝦混養;在糠蝦和脊尾白蝦混養期間,投喂糠蝦和脊尾白蝦混養用餌料,日投喂4~5次,投喂量占糠蝦和脊尾白蝦總重量的5~10%,糠蝦和脊尾白蝦混養用餌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洋大學,未經江蘇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811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搖蜜機
- 下一篇:一種水產種苗收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