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貫通封閉區域的排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75328.1 | 申請日: | 2018-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55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季建洲;喻義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11/02 | 分類號: | B63B11/02;B63B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濤 |
| 地址: | 20012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貫通 封閉 區域 排水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貫通封閉區域的排水結構,用于對船舶上封閉區域排水,該排水結構包括:第一艙壁;第二艙壁;側板,所述側板連接在所述第二艙壁上;上板,所述上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艙壁、所述側板連接,所述上板在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若干相鄰設置的空腔,所述空腔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設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上板上設置有若干與所述第一通孔共軸設置的第二通孔;若干蓋板,所述蓋板覆蓋在所述空腔上,使得所述空腔的一側與外界隔絕,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共軸;以及若干緊固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解決了封閉區域和開敞區域混合在一起的積水排放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船舶建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貫通封閉區域的排水結構。
背景技術
船舶的甲板、艙室等封閉、開敞處所,在海上航行時,存在進水情況,如不及時排水,會造成該區域的鋼板銹蝕。排水常規是通過船舶的橫傾或拋勢向兩舷排放,如遇到封閉區域和開敞混合一起,則無法實施。目前此類區域的解決方案是向下排水、加放水塞、或加流水管,現有方案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向下排水:影響下方甲板,容易產生滴水穿石現象,人員通行時不方便。
第二、加防水塞:每次排水都需要人員操作,排水及時性差,無法作到自動排水。
第三、流水管:長時間使用后,管路會被堵塞,清理困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貫通封閉區域的排水結構,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無需操作,符合常規排水路線,維護又簡便的排水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貫通封閉區域的排水結構,用于對船舶上封閉區域排水,該排水結構包括:
第一艙壁,所述第一艙壁為所述封閉區域的側壁;
第二艙壁,所述第二艙壁為所述封閉區域的另一側壁,所述第二艙壁與所述第一艙壁垂直;
側板,所述側板連接在所述第二艙壁上,所述側板的長度等于所述第一艙壁;
上板,所述上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艙壁、所述側板連接,所述上板、側板、第一艙壁、第二艙壁構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兩端與所述封閉區域的外部空間連通,所述上板在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若干相鄰設置的空腔,所述空腔的邊緣上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設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上板上設置有若干與所述第一通孔共軸設置的第二通孔;
若干蓋板,所述蓋板覆蓋在所述空腔上,使得所述空腔的一側與外界隔絕,所述蓋板上設置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共軸;以及
若干緊固件,所述緊固件依次穿過所述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將所述蓋板、密封圈、上板夾緊。
所述緊固件為螺栓。
所述密封圈采用氯丁橡膠制成。
所述密封圈采用石墨橡膠制成。
所述第二艙壁為所述封閉區域的底部側壁。
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二艙壁之間呈80°-100°。
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二艙壁之間呈90°
所述蓋板的兩側均設置4個所述第三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解決了封閉區域和開敞區域混合在一起的積水排放問題,為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案,解決了其他幾種排水方式的弊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753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上層建筑總組托架
- 下一篇:一種船舶駕駛控制臺的騰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