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力發送裝置、電力接收裝置與電力傳輸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152401.3 | 申請日: | 2012-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875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村上知倫;吉野功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5/00 | 分類號: | H02J5/00;H02J7/00;H02J50/40;H02J5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吳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力發送裝置 電力接收裝置 電容器 電力傳輸系統 串聯電連接 電抗元件 接收線圈 無線電力 諧振頻率 電容元件 發送 申請 | ||
本申請涉及電力發送裝置、電力接收裝置與電力傳輸系統。電力接收裝置,包括:LC并聯諧振電路,包括接收從電力發送裝置發送的電力的無線電力接收線圈;電容器,串聯電連接至無線電力接收線圈,以定義LC串聯諧振電路;以及電抗元件,串聯電連接至電容器,其中,電抗元件是電容元件,LC并聯諧振電路和LC串聯諧振電路在諧振頻率進行第一LC諧振操作,并且電力發送裝置在諧振頻率執行第二LC諧振操作。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280042080.6,申請日為2012年9月3日,發明創造名稱為“饋電單元、電子單元以及饋電系統”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以非接觸的方式向目標單元,如電子單元供應(傳輸)電力的饋電系統,以及用于所述饋電系統的饋電單元和電子單元。
背景技術
最近,已經注意到一種以非接觸的方式向消費電子設備(CE)設備,如移動電話和便攜式音樂播放器供應(傳輸)電力的饋電系統,如非接觸饋電系統和無線充電系統。這允許僅通過將電子單元放置在充電托盤(初級單元)對電子單元(次級單元)充電,而不是將供電單元(如交流適配器)的連接器插入或連接到電子單元。具體地,這樣消除電子單元或充電托盤間的終端連接。
一種電磁感應類型的電力供應通常被稱為這樣的非接觸供電。另外,最近已經注意到一種利用基于電磁共振現象的被稱作磁共振方法的方法的非接觸饋電系統。例如,這種非接觸饋電系統在NTL 1中披露。
引用列表
非專利文獻
[NTL 1]K.Kanai及其他人,“Solution to Voltage Ratio Problem on theMoving Pick-up Typ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ing Series andParallel Resonant Capacitors”,關于半導體功率轉換的技術會議的會議記錄,SPC-l0-021(2010年1月29日)
發明內容
在上述的非接觸饋電系統中,提高傳輸特性(如傳輸效率)對于多個饋電目標單元(所謂的1:N充電)的充電是有利的。另外,提高簡單配置中的傳輸特性而不增加組件數量將是有益的。因此,期望提出一種方法,使得能夠提高簡單配置在通過磁場傳輸電力(非接觸饋電)的過程中的傳輸特性。
期望提供一種饋電單元,目標單元,以及饋電系統,使得能夠提高簡單配置在通過磁場傳輸電力的過程中的傳輸特性。本文公開的是關于饋電單元,目標單元,以及饋電系統的一個或更多發明。
根據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力接收裝置,包括:LC并聯諧振電路,包括接收從電力發送裝置發送的電力的無線電力接收線圈;電容器,串聯電連接至所述無線電力接收線圈,以定義LC串聯諧振電路;以及電抗元件,串聯電連接至所述電容器,其中,所述電抗元件是電容元件,所述LC并聯諧振電路和所述LC串聯諧振電路在諧振頻率進行第一LC諧振操作,并且所述電力發送裝置在所述諧振頻率執行第二LC諧振操作。
根據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力發送裝置,包括:LC并聯諧振電路,包括發送電力至電力接收裝置的無線電力發送線圈;電容器,串聯電連接至所述無線電力發送線圈,以定義LC串聯諧振電路;以及電抗元件,串聯電連接至所述電容器,其中,所述電抗元件是電容元件,所述LC并聯諧振電路和所述LC串聯諧振電路在諧振頻率進行第一LC諧振操作,并且所述電力接收裝置在所述諧振頻率執行第二LC諧振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524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