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及制備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50501.2 | 申請日: | 2018-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747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卓穎;曾衛佳;柴雅琴;袁若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30 | 分類號: | G01N27/30;G01N21/76;G01N27/48;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知創恒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7 | 代理人: | 廖曦 |
| 地址: | 400715***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材料 聯吡啶釕 共價有機框架 有機框架材料 制備 材料溶液 沉淀 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 拌勻 應用 材料超聲 材料領域 金屬離子 乙醇溶液 質量分數 緩沖液 靈敏度 乙醇 超聲 構建 洗滌 溶解 復合 檢測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屬于材料領域,該復合材料是由共價有機框架材料與聯吡啶釕復合而成。本發明公開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1)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超聲溶解于質量分數為2%的Nafion乙醇溶液中,得到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溶液;(2)在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溶液中加入聯吡啶釕水溶液并超聲拌勻,離心得沉淀;(3)用乙醇和緩沖液PBS交替洗滌沉淀,得到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本發明還公開了該復合材料在構建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中的應用,實現對金屬離子的檢測,具有線性范圍寬,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于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的構建。
背景技術
構建一個高靈敏的傳感檢測平臺,用于檢測金屬離子、疾病標志物、DNA以及生物小分子,一直以來都是環境檢測、臨床診斷以及基礎研究領域的熱點。近幾年,電致化學發光(ECL) 技術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分析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環境檢測、食品安全、臨床診斷等領域,并發揮著其巨大的作用。電致化學發光分析技術具有背景信號低、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成本低等優點,目前常見的電致化學發光體系包括聯吡啶釕極其衍生物、魯米諾及其衍生物、過硫酸根和量子點體系。聯吡啶釕/三丙胺(Ru(bpy3)2+/TPrA)ECL體系作為最經典的ECL 體系,在電致化學發光生物傳感器的應用中,提高ECL信號是提高傳感器靈敏度的最佳手段之一。
眾所周知,Ru(bpy3)2+/TPrA ECL體系的ECL反應機理為,Ru(bpy3)2+首先在電極表面被氧化為Ru(bpy3)3+,同時三丙胺在電極表面被氧化為三丙胺自由基,三丙胺自由基和Ru(bpy3)3+反應生成Ru(bpy3)2+同時產生ECL信號。目前常見的提高ECL信號的方法是增加共反應試劑的濃度,然而Ru(bpy3)2+/TPrA ECL體系的共反應試劑TPrA具有微毒,難溶于水的特點,同時,溶液中的溶解氧還會消耗三丙胺自由基,進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體系在生物傳感,檢測分析領域的應用。本發明基于Ru(bpy3)2+@COF-LZU1構建了用于檢測金屬離子的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值得注意的是,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LZU1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積,以及多孔結構,不僅可以實現釕的大量固載,還能夠吸附溶液中的溶解氧極大的降低了溶解氧對該反應體系ECL信號的猝滅效應,極大的提高了Ru(bpy3)2+/TPrA ECL體系的ECL信號,進一步提高了傳感器的靈敏度。因此,Ru(bpy3)2+@COF-LZU1可以作為一種理想的固態發光平臺,用于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的構建。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種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在構建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中的應用。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1、一種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Ru(bpy3)2+@COF-LZU1),是由共價有機框架材料與聯吡啶釕復合而成。
進一步,所述聯吡啶釕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為:
(1)將共價有機框架材料超聲溶解于Nafion乙醇溶液中,得到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未經西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505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