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試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148936.3 | 申請日: | 2018-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82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1 |
| 發明(設計)人: | 戚玉亮;唐孟雄;吳聲揚;駱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新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廣州建筑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8 | 分類號: | G01N3/08;G01N3/24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 地址: | 51044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樁 反力架 模型試驗箱 加載機構 失效機理 試驗裝置 土體 注漿 加載裝置 測試樁 試驗 模型試驗系統 位移檢測裝置 拆裝方便 試驗要求 安裝位 測試管 可拆卸 可移動 加載 樁基 檢測 保證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測試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裝置,包括加載裝置及管樁模型試驗箱;所述加載裝置包括反力架、設置在所述反力架上給管樁模型試驗箱提供壓力的加載機構;安裝在所述反力架上的管樁模型試驗箱,所述加載機構設置在所述反力架的頂部內側;所述管樁模型試驗箱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反力架的內部;所述加載機構位于所述管樁模型試驗箱的管樁模型安裝位的上方;所述反力架的頂部內側設有用于檢測所述管樁模型的縱向移動位置的位移檢測裝置。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使用所述的試驗裝置進行的測試管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試驗方法。通過上述結構及步驟,本發明拆裝方便,可移動,加載準確且強度和剛度滿足試驗要求的樁基模型試驗系統來保證試驗的順利進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木工程試驗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測試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樁基礎是高層建筑物的常用基礎形式,在軟土地區中的應用尤為廣泛。樁側后注漿技術在可以減少樁端沉渣厚度,改善樁端和樁周土性能,對提高樁的承載性能,減小樁的沉降有顯著效果,其中樁與注漿土體的相互作用是發揮優勢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的力學特征是是了解注漿管樁受力機理的基礎,結構與土體的接觸面力學特征研究也一直是巖土工程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當前,樁與其樁周注漿土體的剪切、錯動、和脫開等非連續變形破壞問題,尚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主要原因是現有試驗設備操作過程中假定樁與土的接觸界面為破壞面,兩種材料變形協調,而實際上樁與土界面剪切破壞時界面剪切強度可能高于土體本身的剪切強度,使得剪切破壞面發生在土體內部。當前模型樁試驗設備的設計理念導致其對本試驗的針對性不強,精度不高,試驗結果有較大的隨機性,且操作繁瑣,不適合進行大量的模型樁試驗,因此缺乏足夠的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拆裝方便,可移動,加載準確且強度和剛度滿足試驗要求的測試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裝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所述的試驗裝置進行的測試管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試驗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按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測試樁與注漿土體接觸面失效機理的試驗裝置,包括加載裝置及管樁模型試驗箱;所述加載裝置包括反力架、設置在所述反力架上給管樁模型試驗箱提供壓力的加載機構;安裝在所述反力架上的管樁模型試驗箱,
所述加載機構設置在所述反力架的頂部內側;所述管樁模型試驗箱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反力架的內部;所述加載機構位于所述管樁模型試驗箱的管樁模型安裝位的上方;所述反力架的頂部內側設有用于檢測所述管樁模型的縱向移動位置的位移檢測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反力架包括上框架及下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側壁及所述下框架的側壁皆設有若干安裝通孔,所述上框架及所述下框架通過螺栓安裝在所述安裝通孔及螺母鎖定進行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上框架包括至少兩根平行設置的呈倒“凹”的桿體;相鄰的兩根所述桿體通過連接桿橫跨兩者的形式進行連接。
作為優選,平行設置的所述桿體的中部設置有一連接桿;一固定板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上框架的頂部內側的中部;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設置加載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反力架的底板的側壁上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凹位,所述管樁模型試驗箱的底部設有墊塊;所述管樁模型試驗箱通過墊塊安裝在安裝凹位而安裝在反力架內。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桿通過高強螺栓組件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底板所述位移檢測裝置為位移計,所述加載機構為超薄型千斤頂。
作為優選,所述管樁試驗模型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前箱壁包括至少兩塊可拆卸板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新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廣州建筑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新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廣州建筑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489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