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態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47310.0 | 申請日: | 2018-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769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世榮;王暉;張小平;楊傳寶;繆寧;孟廣濤;劉興良;欒軍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33/00 | 分類號: | A01G33/00;A01G22/00;A01G22/30;A01G24/20;A01G24/23;A01B79/02;C12N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1000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西南 山地 喀斯特 石漠化 立地 生態 修復 方法 | ||
1.一種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低等植物資源藻類、菌類和地衣的收集;(2)藻類、菌類和地衣的繁殖、固定;(3)生物活性覆蓋物的制作;(4)生物活性覆蓋物的應用;
其中所述步驟(1)中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低等植物資源藻類、菌類和地衣的收集方法為:在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地區尋找具有生物土壤結皮的土壤表層,除去土壤中石礫后,采集土壤結皮層到生產車間,把采集的土壤放入大桶,按質量份數為1:3~5的水土比加入純凈水,輕輕攪拌5~10分鐘,再在孔徑0 .3~0 .8毫米的篩子中過篩,得到含有產于修復地的藻類、菌類、地衣繁殖體的懸濁液;
所述步驟(2)中藻類、菌類和地衣的繁殖、固定的方法為:先在含有上述藻類、菌類、地衣繁殖體的懸濁液中加入培養液,按以下質量份數配制:每100份懸濁液加入糖蜜4~8份、尿素1~3份、磷酸二氫鉀1~2份、硫酸鎂0 .3~0 .7份、硫酸鈣0 .5~1份,培養溫度為20~40℃,培養時間為2~3星期,每隔3天輕輕攪拌5~10分鐘,通氣培養;培養前期培養結束后,再在培養液中加入總重量3-5%的粘土礦物對培養的低等植物進行固定,加入的粘土礦物粒徑過200目篩,再在靜態培養條件下培養5~7天;
所述步驟(3)生物活性覆蓋物的制作:在經過步驟(2)培養后的液體中,分別加入水溶性的交聯劑,占液體總重量的0 .5~1%,再加入離子型水溶性的交聯劑,占液體總重量的0.5~1%,再加入改性淀粉,占液體總重量的1~3%,經過10~15分鐘的攪拌,將上述物質制成帶一定粘性的生物活性膠狀液體;再將這一生物活性膠狀液體按1~10%的比例噴灑在由0 .5-3厘米的粉碎的林地枯枝落葉、樹皮、碎紙制成的覆蓋物基礎材料上,最后得到含水量為15-25%的生物活性覆蓋物;
所述步驟(4)生物活性覆蓋物的應用:將制得的生物活性覆蓋物按每平方米1-5公斤的用量撒在需生態修復的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土壤上,避免撒后5天內暴雨的沖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粘土礦物為伊利石、蒙脫石、蛭石及海泡石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交聯劑為海藻酸鉀、海藻酸鈣、海藻酸鎂、海藻酸銨的一種或幾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子型水溶性的交聯劑為硫酸鈣、硫酸鎂、硫酸鋁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態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為糊化淀粉、鉸鏈淀粉和酯化淀粉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473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管道養藻反應釜
- 下一篇:一種二棱裸大麥的選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