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檢測裝置及微流控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142400.0 | 申請日: | 2018-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253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首慈康健養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G01N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陽區慈***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 拋磨 檢測裝置 待測物 檢測室 光纖 檢測 檢測靈敏度 準確度 光纖固定 技術缺陷 開口向上 醫學檢測 傳統的 外周 | ||
本發明屬于醫學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檢測裝置及微流控檢測方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基片、待測物檢測室和側拋磨光纖;側拋磨光纖固定設置在微流控芯片基片的表面,側拋磨光纖的側拋磨區開口向上設置在微流控芯片基片的表面;待測物檢測室包裹在側拋磨光纖的側拋磨區的外周,使得待測物置于待測物檢測室的側拋磨區。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微流控檢測裝置和微流控檢測方法。該發明解決傳統的微流控芯片的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低和微流控檢測裝置過大的技術缺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學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檢測裝置及微流控檢測方法。本申請要求2018年02月05日提交的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1820194580.6)的權益,在此將上述申請的全部內容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術
在化學、生物學及醫學領域經常需要對溶液中物質組分的含量進行分析,分光光度計是測定溶液中物質組分含量常用的儀器設備,在化學、環境科學、生物學和醫學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分光光度計主要由光源、單色器、樣本室、檢測器、信號處理器和顯示與存儲系統組成。
目前微流控芯片在有機合成、微反應器、化學分析及生物醫學領域有著越來越多的應用,微流控技術是指使用微管道(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體積為納升到微升)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的特征。微流控芯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主要實現平臺,微流控芯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本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微流控芯片具有液體流動可控、需消耗試劑和樣本量極少、分析速度快、多功能集成、體積小和便于攜帶等優點。
近年來,在微流控領域中,隨著微流控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尺寸逐步縮小。然而,對微通道尺寸進一步縮小的微流控芯片來說,采用傳統激光直接照射的方式,或在芯片內埋入光纖的方法,均會由于熒光激發裝置的尺寸過大,光照面大而干擾微通道內的樣本的熒光信號,從而影響樣本的檢測靈敏度和可靠性,此外,現有的分光光度計的光學檢測裝置需占用的體積較大,無法直接安裝在微流控芯片上,使得目前的微流控芯片尺寸過大。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流控芯片、微流控檢測裝置及微流控檢測方法,能有效解決傳統的微流控芯片的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低和微流控檢測裝置過大的技術缺陷。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基片、待測物檢測室和側拋磨光纖;所述側拋磨光纖固定設置在所述微流控芯片基片的表面,所述側拋磨光纖的側拋磨區開口向上設置在所述微流控芯片基片的表面;所述待測物檢測室包裹在所述側拋磨光纖的側拋磨區的外周,使得待測物置于所述待測物檢測室的側拋磨區。
作為優選,所述側拋磨區的內表面包埋抗體或抗原,所述抗體與待測物特異性結合;或者,所述抗原與待測物特異性結合。
作為優選,所述側拋磨區的內表面覆蓋液晶層,所述液晶層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需要說明的是,側拋磨區的內表面涂覆的液晶層材料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液晶層能提供高度取向、傾斜取向、扭轉取向,涂覆的液晶層化合物能對一定范圍波長的光波進行選擇性反射,從而達到對光束進行定向的校準取向,還能對一定范圍波長的光波進行選擇性偏向,從而達到對光束定向校準取向,使得檢測更加靈敏。
作為優選,所述微流控芯片基片為單晶硅片、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石英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種。
作為優選,微流控芯片還包括復數條樣本輸送通道,所述復數條樣本輸送通道分別與所述待測物檢測室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待測物檢測室還包括閥門,所述復數條樣本輸送通道均通過所述閥門與所述待測物檢測室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首慈康健養老有限公司,未經首慈康健養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424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