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120455.1 | 申請日: | 2018-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403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幻鳥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27/02 | 分類號: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境調節 感測子系統 除濕設備 調溫設備 室內環境數據 控制指令 實時調節 智能家居 終端 分析處理 實時監測 室內環境 終端連接 智能 配置 采集 發送 | ||
1.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其特征是,包括感測子系統、調溫設備、除濕設備、環境調節終端,其中感測子系統、調溫設備、除濕設備皆與環境調節終端連接;所述感測子系統被配置為對室內環境進行實時監測,采集室內環境數據并發送至環境調節終端;所述的環境調節終端被配置為對接收的室內環境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生成相應的控制指令,并根據控制指令控制調溫設備和除濕設備的運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環境調節終端包括數據處理模塊、第一控制模塊、第二控制模塊,其中第一控制模塊、第二控制模塊的輸入端皆與數據處理模塊連接,第一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調溫設備連接,第二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除濕設備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其特征是,傳感器節點包括采集單元、分析處理單元以及通信單元;采集單元由傳感器與模數轉換器完成,分析處理單元由微數據處理模塊與存儲器完成,通信單元由無線收發器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感測子系統包括單個匯聚節點、四個中繼節點和多個傳感器節點,所述匯聚節點部署于設定的監測區域的中心位置,四個中繼節點設置于監測區域中的不同位置,且四個中繼節點與匯聚節點之間的距離相同,所述多個傳感器節點按照實際監測需要部署于所述監測區域內;將監測區域劃分m個虛擬網格區域,且使得各中繼節點在不同的虛擬網格區域內,網絡初始化時,在中繼節點所在的虛擬網格區域中選取中繼節點作為簇頭,并從每個不包含中繼節點的虛擬網格區域中選取一個傳感器節點作為簇頭,各傳感器節點選擇距離最近的簇頭加入簇;傳感器節點負責采集室內環境數據,并將采集的室內環境數據發送至對應的簇頭,非中繼節點的簇頭所接收的室內環境數據最終發送至其中一個中繼節點,中繼節點與匯聚節點直接通信,以將接收的室內環境數據發送至匯聚節點,匯聚節點與環境調節終端通信以將接收的室內環境數據傳輸至該環境調節終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其特征是,非中繼節點的簇頭定期設置通信距離閾值,當非中繼節點的簇頭到距離最近的中繼節點的距離未超過所設置的通信距離閾值時,其直接將接收的室內環境數據發送至該距離最近的中繼節點;當非中繼節點的簇頭到距離最近的中繼節點的距離超過所設置的通信距離閾值時,其在更靠近該距離最近的中繼節點的其余簇頭中選擇一個最近的作為下一跳節點,將接收的室內環境數據發送至該下一跳節點。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家居溫濕度智能實時調節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通信距離閾值的設定公式為:
式中,Si(t)為簇頭i在第t個周期設定的通信距離閾值,為簇頭i可調節的最大通信距離,為簇頭i可調節的最小通信距離,Ei為簇頭i的當前剩余能量,Ei0為簇頭i的初始能量,Emin為預設的最小能量值,δ為預設的調節因子,δ的取值范圍為[0.6,0.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幻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幻鳥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2045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