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統計活躍流數目的方法、網絡設備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19974.6 | 申請日: | 2018-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459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孟竹;張亞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龍雙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張振;張欣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統計 活躍 目的 方法 網絡設備 系統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統計活躍流數目的方法、網絡設備和系統。該方法包括:第一網絡設備接收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第一組數據包的首包,并將當前活躍流數目加1,以得到第一活躍流數目;所述第一網絡設備接收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組數據包的尾包,并根據所述第一組數據包中攜帶外部擁塞通知ECN標識的數據包的數量確定第一擁塞值;當所述第一擁塞值小于擁塞閾值時,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將所述第一活躍流數目減1,以得到第二活躍流數目;當所述第一擁塞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擁塞閾值時,所述第一網絡設備保持所述第一活躍流數目不變。本申請能夠更準確地統計活躍流數目。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網絡技術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統計活躍流數目的方法、網絡設備和系統。
背景技術
在很多場景下,為了了解網絡設備接收數據流的情況,常常需要對網絡設備接收到的活躍數據流的數目進行統計。例如,在擁塞控制和帶寬分配領域,需要對網絡中的活躍流數目進行統計,進而根據活躍流數目進行擁塞控制或者帶寬分配。
傳統方案一般是根據一段固定的時間窗口內是否接收到數據包來確定某個數據流是否為活躍流,進而對活躍流的數目進行統計。例如,如果網絡設備在第一時間窗口內接收到第一數據流的數據包,則確定第一數據流就是活躍流,并執行將活躍流數目加1,即counter++,其中,counter為網絡設備當前接收到的活躍流的數目;如果網絡設備在第一時間窗口內未接收到第一數據流的數據包,則確定第一數據流為非活躍流,并執行counter--。
但是在不同的場景下,例如,在不同的組網方式,不同的流量模型以及可能出現擁塞的網格架構中,如果仍采用傳統方案中基于固定時間窗口的方式來統計活躍流的數目,很有可能導致活躍流的數目統計不準,使得統計得到的活躍流的數目無法反映網絡傳輸數據流的真實情況。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活躍流數目的統計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統計活躍流數目的方法、網絡設備和系統,以更準確地統計活躍流數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統計活躍流數目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網絡設備接收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第一組數據包的首包,并將當前活躍流數目加1,以得到第一活躍流數目;所述第一網絡設備接收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所述第一組數據包的尾包,并根據所述第一組數據包中攜帶外部擁塞通知ECN標識的數據包的數量確定第一擁塞值;當所述第一擁塞值小于擁塞閾值時,所述第一網絡設備將所述第一活躍流數目減1,以得到第二活躍流數目;當所述第一擁塞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擁塞閾值時,所述第一網絡設備保持所述第一活躍流數目不變。
可選地,所述方法應用于數據中心網絡或者城域網,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用于向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發送數據包。
可選地,上述第一擁塞值用于指示第一網絡設備接收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數據包的第一網絡的擁塞程度。
應理解,上述第一擁塞值越大,第一網絡的擁塞程度越嚴重。
上述擁塞閾值可以是預先設置好的一個閾值,該擁塞閾值具體可以是根據網絡狀態估計的一個閾值。對于寬帶利用率較低的場景,可以設置一下較小的擁塞閾值,而對于寬帶利用率較高的場景,可以設置一個較大的擁塞閾值。
例如,在寬帶利用率較低的場景下,擁塞閾值具體可以是0.3、0.4或者0.5等等,而在寬帶利用率較高的場景下,擁塞閾值具體可以是0.6、0.7或者0.8等等。
應理解,在接收到第一組數據包的首包時需要將當前活躍流數目加1,以得到第一活躍流數目。這里的當前活躍流數目是指第一網絡設備在接收到第一組數據包的首包之前統計得到的活躍流的數目,在接收到第一組數據包的首包時需要更新活躍流的數目,也就是將接收到第一組數據包的首包之前統計得到的活躍流的數目加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199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