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烹飪器具、內鍋材質的判斷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119910.6 | 申請日: | 2018-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412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桂榮;劉禮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G01N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趙囡囡;董文倩 |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烹飪 器具 材質 判斷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烹飪器具、內鍋材質的判斷方法和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獲取待測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依據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計算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第二可編程脈波值;將第二可編程脈波值與預存的可編程脈波值進行比較,并依據比較結果確定內鍋材質。本發明解決了由于相關技術中缺少對內鍋材質的判斷,導致加熱過程中無法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烹飪用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烹飪器具、內鍋材質的判斷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如今電磁加熱烹飪器具均配有雙內膽,一個用來煮飯煮粥,另一個用來煲湯等,以不同的材質體現兩個內膽的不同特色,鋁質內鍋導熱,具有不粘工藝,適合米飯及粥類的烹飪,SUS304不銹鋼材質做成的內膽無涂層,局部發熱快,適合肉類煲湯等烹飪。
由于兩種不同材質自身不同特性,鋁材質內鍋導熱系數高約160(W/(m·K)),導熱快速均勻,不銹鋼材質內鍋導熱系數低約17(W/(m·K)),同樣功率條件下,不銹鋼鍋加熱底部熱量不容易往外傳導,發熱表面溫度會比鋁鍋高很多,且底部感溫器件不銹鋼鍋加熱時感溫遲滯系數很大,不容易感測到鍋的實際溫度。不銹鋼鍋發熱部聚集的大量熱量容易造成過外側周圍溫度急劇上升,造成相關結構件溫升超標。短時間內大功率持續加熱容易引起溫度檢測裝置不能及時檢測到鍋底實際溫度,造成控制滯后等等。
針對上述由于相關技術中缺少對內鍋材質的判斷,導致加熱過程中無法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烹飪器具、內鍋材質的判斷方法和裝置,以至少解決由于相關技術中缺少對內鍋材質的判斷,導致加熱過程中無法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內鍋材質的判斷方法,包括:獲取待測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依據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計算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第二可編程脈波值;將第二可編程脈波值與預存的可編程脈波值進行比較,并依據比較結果確定內鍋材質。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采用通過指定的材質內鍋在指定的工作條件下獲得其PPG值并儲存供后續用戶實際烹飪時的PPG值對比,可準確判斷出當前所使用鍋具的方式,通過獲取待測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依據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計算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第二可編程脈波值;將第二可編程脈波值與預存的可編程脈波值進行比較,并依據比較結果確定內鍋材質,達到了有效識別內鍋材質的目的,從而實現了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由于相關技術中缺少對內鍋材質的判斷,導致加熱過程中無法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問題。
可選的,在獲取待測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之前,該方法還包括:在出廠測試模式下,通過放入指定材質的內鍋以恒定功率加熱預設時長,獲取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初始可編程脈波值;依據電壓值和初始可編程脈波值計算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可編程脈波值;將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可編程脈波值進行存儲,以達到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效果。
進一步地,可選的,將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可編程脈波值進行存儲包括:將運行于額定電壓時的可編程脈波存儲于EEPROM中,以達到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效果。
可選的,獲取待測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包括:對待測內鍋以恒定功率加熱預設時長,通過烹飪器具中的控制器獲取待測內鍋在加熱過程中的電壓值和第一可編程脈波值,以達到依據內鍋材質進行準確控制的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紹興蘇泊爾生活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1199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