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虛像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97935.0 | 申請日: | 2012-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996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木將行;戶谷貴洋;宮尾敏明;小松朗;武田高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27/01 | 分類號: | G02B27/01;G02B17/08;G02B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鄧毅;李慶澤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虛像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導光裝置的虛像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導光裝置通過多個部件的接合而形成并具有充分的強度。在導光裝置(20)中,由于導光部件(21)的半透半反鏡層(半透射反射膜)(28)形成于第1接合面(21j)的部分區域(PA0)上,光透射部件(23)的第2接合面(23c)對于第1接合面(21j)至少在其他區域(PA)粘接,所以即使對于第1接合面(21j)的半透半反鏡層(半透射反射膜)(28)的粘接力不夠充分大的情況下,也能提高第1接合面(21j)和第2接合面(23c)的接合強度即將導光部件(21)和光透射部件(23)組合而成的導光裝置(20)的強度。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210370326.4、申請日為2012年9月28日、發明名稱為“虛像顯示裝置”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頭部安裝使用的頭戴顯示器等的虛像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作為像頭戴顯示器那樣可進行虛像的形成及觀察的虛像顯示裝置,提出了各種通過導光板將來自顯示元件的圖像光引導至觀察者的瞳孔的類型。
在這樣的虛像顯示裝置中,為了使圖像光和外界光重疊,提出透視光學系統(參照專利文獻1等)。
然而,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裝置中,由于通過使用射出開口比瞳孔尺寸小的導光光學系統的瞳孔分割方式來實現透視,所以難以使得虛像的顯示尺寸很大。還有,由于使用比瞳孔尺寸小的導光光學系統,所以難以為了對應于各個人的眼寬度,使得有效瞳徑(即可進行虛像的取入的采光直徑,還稱為視圈直徑)增大。還有,由于在瞳孔附近物理地配置導光光學系統的射出開口、外殼,所以會產生死角,最終不能成為完全的透視。
還有,作為頭部安裝顯示器用的光學系統,存在包括能使導光角度不同的多個光模式進行的導光體的光學系統(參照專利文獻2)。在這樣的光學系統中,也可以考慮通過將射出側的第3光學面設為半透半反鏡,以在內部嵌入該半透半反鏡的方式對導光體粘貼棱鏡狀部件而將全體平板化,從而隔著半透半反鏡可以進行外界光的觀察的透視型的導光裝置。
然而,有可能在將導光體和棱鏡狀部件接合的部分,施加很大的力量,在兩者的粘接強度不充分的情況下,在接合部分產生剝離,導光裝置有可能損壞。
專利文獻1:特開2010-2244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表2008-535001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虛像顯示裝置,其包括通過多個部件的接合而形成的并具有充分的強度的導光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虛像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圖像顯示裝置,其形成圖像光;(b)投射光學系統,其形成基于從圖像顯示裝置射出的圖像光的虛像;(c)導光部件,其具有:光入射部,向內部取入通過了投射光學系統的圖像光;導光部,通過在相對的第1及第2面的全反射引導從光入射部取入的圖像光;和光射出部,向外部取出經過了導光部的圖像光;和(d)光透射部件,通過與導光部件接合能夠進行外界光的觀察,(e)導光部件,在與光透射部件接合的第1接合面的部分區域上,具有使圖像光彎曲并使外界光透射的半透射反射膜,(f)光透射部件具有第2接合面,其包含與第1接合面中除了部分區域之外的區域即第1接合面的其他區域相對的第2接合面的其他區域,并且通過粘接劑對于第1接合面至少在第2接合面的其他區域粘接。這里,半透射反射膜不限于金屬反射膜,還包括包含電介質層等的多層膜、全息元件等。
上述虛像顯示裝置中,由于半透射反射膜形成在第1接合面的部分區域上,光透射部件的第2接合面對于第1接合面至少在其他區域粘接,所以即使半透射反射膜對于第1接合面的粘接力不夠充分大的情況下,也能提高第1接合面和第2接合面的接合強度即將導光部件和光透射部件組合而成的導光裝置的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未經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979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