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治理黑臭水體的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94259.1 | 申請日: | 2018-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61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明(設計)人: | 賴良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晴川環境治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14;C12N1/12;C02F3/34;C02F3/32;C12R1/01;C12R1/05;C12R1/69;C12R1/465;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高江玲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菌種 微生物菌劑 水體 擴大培養 制備 沼澤紅假單胞菌 硫化氫 枯草芽孢桿菌 反硝化細菌 氧化硫桿菌 涇陽鏈霉菌 化學誘變 快速分解 快速恢復 快速降解 收集菌體 污染物質 亞硝酸鹽 紫外誘變 培養基 產堿菌 放線菌 集胞藻 米曲霉 除臭 自凈 生態平衡 接種 治理 轉化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理黑臭水體的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步驟:將沼澤紅假單胞菌、產堿菌和米曲霉分別進行擴大培養,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菌種;將集胞藻、涇陽鏈霉菌和氧化硫桿菌分別進行擴大培養,混合均勻后進行紫外誘變,得到第二混合菌種;將反硝化細菌、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分別進行擴大培養,混合均勻后進行化學誘變,得到第三混合菌種;將第一混合菌種、第二混合菌種、第三混合菌種接種至培養基中培養,收集菌體,得到微生物菌劑。本發明提供的微生物菌劑可快速降解黑臭水體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質,快速分解轉化水體中氨、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在短期內去黑除臭,快速恢復水體的生態平衡及自凈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理黑臭水體的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水體黑臭是一種生物化學現象,當水體遭受嚴重有機污染時,有機物的好氧分解使水體中耗氧速率大于復氧速率,造成水體缺氧,致使有機物降解不完全、速度減緩,河涌水體變得富營養化,厭氧生物降解過程生成硫化氫、胺、氨、硫醇等發臭物質,同時形成FeS、MnS等黑色物質,使水體發生黑臭,由于缺氧,原生態生物的生存直接受到威脅,直至死亡、尸體腐敗,進一步污染水體及出現惡臭,如此惡性循環不斷,使水體生態遭到徹底的破壞。水體黑臭是嚴重的水污染現象,使水體完全喪失使用功能,并影響景觀以及人類生活和健康。目前,水體治理方法主要有截流、疏浚、活水循環、河道人工增氧曝氣、底泥覆蓋、混凝、生態修復等方法。這些方法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河涌水環境惡化的問題,但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成本過高,效果不夠顯著。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可以吸收污染水體中的各種污染物;通常生態較好、污染較少的河水中有自凈微生物存在,但在污染的河流中已經缺失了自凈功能,自凈微生物缺乏或菌量過小,而且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能夠被人工培養、分離、馴化、利用,并進一步用于環境治理的少之又少。如何在短期內去黑除臭,快速恢復水體的生態平衡及自凈功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理黑臭水體的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以采用不同種類的菌種制備得到微生物菌劑,可快速降解黑臭水體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質,快速分解轉化水體中氨、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可在短期內去黑除臭,快速恢復水體的生態平衡及自凈功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理黑臭水體的微生物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S1:將沼澤紅假單胞菌、產堿菌和米曲霉分別進行擴大培養,然后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菌種;S2:將集胞藻、涇陽鏈霉菌和氧化硫桿菌分別進行擴大培養,然后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進行紫外誘變,得到第二混合菌種;S3:將反硝化細菌、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分別進行擴大培養,然后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進行化學誘變,得到第三混合菌種;S4:將第一混合菌種、第二混合菌種、第三混合菌種接種至液體培養基中進行混合培養,將培養后的混合物進行離心,收集菌體,得到微生物菌劑。
S1中,擴大培養后的菌體濃度為108~109cfu/g;混合時沼澤紅假單胞菌、產堿菌和米曲霉的活菌數比例為(20~30):1:(6~8)。
S2中,擴大培養后的菌體濃度為107~108cfu/g;混合時集胞藻、涇陽鏈霉菌和氧化硫桿菌的活菌數比例為(10~15):1:(10~12)。
S2中,紫外誘變采用的紫外燈的照射強度為25~28W,紫外燈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的垂直距離為30~35cm,紫外照射的時間為20~28s。
S3中,擴大培養后的菌體濃度為106~107cfu/g;混合時反硝化細菌、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活菌數比例為(0.5~1.2):1:(7~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晴川環境治理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晴川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9425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株海洋弧菌及其分離方法與應用
- 下一篇:一株枯草芽孢桿菌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