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貯存箱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094002.6 | 申請日: | 2018-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328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關根勇介;榊原亮介;松島淳;大水晃;增田耕治;酒井朗;須川英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愛德克斯;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T13/14 | 分類號: | B60T13/14;B60T1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黃霖;王艷江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貯存 | ||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貯存箱,其能夠抑制氣泡流動至管狀突出部分,而無論管狀突出部分的位置如何。貯存箱包括貯存本體,貯存本體將流體貯存在貯存本體的內部部分中且形成為呈中空的盒形狀。貯存本體包括:端口,端口從周向壁部分向外延伸;貯存室,貯存室中貯存有流體;端口室,端口室的容積小于貯存室的容積并且端口室與端口連通;以及第一連通通道,第一連通通道定位在沿豎向方向比貯存在貯存室中的流體的可豎向變化的液面低的部分處并且設置在第一分隔部分處,以允許貯存室與端口室之間的流體連通,并且其中,端口室和端口保持處于端口室和端口填充有從貯存室經由第一連通通道供應的流體的狀態(tài)。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貯存操作液體的貯存箱。
背景技術
通常,已知的是例如在如下面所列舉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貯存箱。根據常規(guī)的貯存箱,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設置在相對更靠近箱的底表面的部分處,使得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在正常狀態(tài)下定位在低于油液面的部分處。這可以防止這些端口暴露于位于油液面上方的空氣。此外,根據常規(guī)的貯存箱,設置有分隔板以用于向上引導包含在油中的氣泡。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油中存在氣泡而從排放端口抽吸的空氣。
現(xiàn)有技術的文獻列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2017-114502A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氣泡進入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管狀突出部分)中的情況下,電磁閥等——加壓的油(操作液體)從安裝在車輛中的主缸或泵等(車載裝置)被供應至電磁閥等——可能會發(fā)生操作故障。為了防止這種故障發(fā)生,根據常規(guī)結構的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設置在貯存箱的底部部分側處,使得這些端口定位在比貯存在貯存箱中的操作液體的液面低的部分處。
然而,可能會存在這些情況: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的布置取決于貯存箱至車輛的可安裝性以及操作液體從貯存箱被供應至其的車載裝置的布置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上述常規(guī)的貯存箱,當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設置在相對于箱的底部部分側而言的上側處——即,設置在例如靠近操作液體的液面的部分處——時,在由于因車輛制動操作或車輛轉向操作引起的液面變化而在操作液體中產生氣泡的情況下,在箱中存在于液面上方的空氣進入排放端口和返回端口中、或者在操作液體中產生的泡(氣泡)可能進入排出端口和返回端口中。
本發(fā)明是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議題和問題而完成的,并且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這樣一種貯存箱:該貯存箱能夠抑制氣泡流動到管狀突出部分中,而無論待與車載裝置連接的該突出部分的位置如何。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用于解決上述問題的貯存箱的特征在于,貯存箱包括貯存本體,該貯存本體將操作液體貯存在該貯存本體的內部部分中,該貯存本體形成為呈中空的盒形狀,并且貯存箱連接至車載裝置以使操作液體與車載裝置流體連通,其中,貯存本體包括:管狀突出部分,該管狀突出部分從外壁部分向外延伸;第一分隔部分,第一分隔部分將貯存本體的內部部分分成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室中貯存有操作液體,第二室的容積小于第一室的容積并且第二室與管狀突出部分連通;以及第一連通通道,第一連通通道定位在沿豎向方向比貯存在第一室中的操作液體的可豎向變化的液面低的部分處并且設置在第一分隔部分處,以允許第一室與第二室之間的連通,并且其中,第二室和管狀突出部分保持處于下述狀態(tài):第二室和管狀突出部分填充有從第一室經由第一連通通道而被供應的操作液體。
發(fā)明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愛德克斯;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株式會社愛德克斯;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940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