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對供能流量差值過大進行判斷的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87163.2 | 申請日: | 2018-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838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宣;唐悅;阿遼沙·葉;張海龍;竇健;鄭國權;盧繼哲;林繁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8 | 分類號: | G05B19/048;G06Q10/0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流量 差值 過大 進行 判斷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對供能流量差值過大進行判斷的方法及系統,其中方法包括:對能源計量管理系統主站針對同一能源輸送主線路的所有分支線路進行獨立采集的任一次數據進行判斷:當所述所有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值均大于0,并且不小于標準供能流量值的6倍時;計算各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獲取所述各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所述差值與所述各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的最大值的比值大于計量設備的閾值時;當所述所有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值均小于標準供能流量值的5%,或當所述所有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值均不小于標準供能流量值的0.5%時;則確定供能流量差值過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源計量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對供能流量差值過大進行判斷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國內已開展電水氣熱能源計量管理系統的建設,累計覆蓋用戶已達數百萬戶。隨著系統規模的擴大,系統和設備的運維難度大幅提高,為有效降低運維工作量,精準定位系統和設備的故障,合理分析用戶用能狀態,應基于自動化采集手段高效采集設備數據,并通過合理的計算方法自動分析得出相應結論,支撐現場運維工作。
電水氣熱能源計量管理系統的建設借鑒了電能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近十年的建設經驗,以針對電能表的電能信息采集技術為核心,同時接入并采集水表、燃氣表和熱量表的數據,在系統主站進行數據整合,實現多單合一等便民功能。電能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經過多年建設和運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有力促進了智能量測技術的發展,提升了電網智能化水平,采集的各類數據已經在電力交易、電費回收、用電檢查、市場需求側、線損精益分析、配電網運行監測、供電質量監測以及故障搶修等多個專業業務應用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已成為重要基礎數據來源。然而,當供能流量差值過大時,會造成數據的不準確,影響數據的正確計量。
因此,需要一種技術,以實現對能源計量管理系統主站供能流量差值是否過大進行判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用于對供能流量差值過大進行判斷的方法及系統,以解決對能源計量管理系統主站供能流量差值是否過大進行判斷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對供能流量差值過大進行判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對能源計量管理系統主站針對同一能源輸送主線路的所有分支線路進行獨立采集的任一次數據進行判斷:
當所述所有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值均大于0,并且不小于標準供能流量值的6倍時;
計算各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獲取所述各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所述差值與所述各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的最大值的比值大于計量設備的閾值時;
當所述所有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值均小于標準供能流量值的5%,或當所述所有分支線路計量設備的供能流量值均不小于標準供能流量值的0.5%時;
則確定供能流量差值過大。
優選地,所述計量設備包括:電能表、水表、燃氣表和熱量表。
優選地,所述電能表的供能流量值按電流值計算,所述電能表的標準供能流量值按額定電流計算,所述電能表的閾值按60%計算。
優選地,所述水表的供能流量值按所述水表正向總流量示值當日值與上一日值之差與86400秒的比值計算,所述水表的標準供能流量值按所述水表的最大流量計算,所述水表的閾值按80%計算。
優選地,所述燃氣表的供能流量值按所述燃氣表正向總流量示值當日值與上一日值之差與86400秒的比值計算,所述燃氣表的標準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計算,所述燃氣表的閾值按80%計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871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裝載機遠程監控系統
- 下一篇:鋼包精煉爐二流喂絲機智能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