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茶葉殺青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085471.1 | 申請日: | 2018-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023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葉春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葉春秋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蔣秀清;李春芳 |
| 地址: | 550000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殺青 茶葉 茶葉成品 茶葉色澤 蒸汽殺青 保質期 烘干 陳化 紅梗 理條 揉捻 攤青 香氣 微波 清洗 采摘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茶葉殺青的方法,通過將采摘后的茶葉進行清洗、攤青、蒸汽殺青、微波補殺、揉捻以及理條烘干,能夠實現(xiàn)茶葉殺青透徹均勻,且不會出現(xiàn)茶葉焦邊、焦葉、紅梗、紅葉現(xiàn)象,茶葉成品保質期更長,陳化速度大大降低,茶葉色澤綠潤,香氣濃郁清熟持久,滋味鮮醇回甘。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茶葉殺青的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是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飲品,尤其是綠茶,因為保持了鮮綠的外觀色澤和天然營養(yǎng)成分,尤其受到市場歡迎。茶葉的加工需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而成,其中,茶葉的殺青工藝是其加工過程中的重要步驟,鮮葉通過殺青,鈍化酶的活性,使葉中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茶葉的品質特征。現(xiàn)有的殺青工藝也是多種多樣,而不同的殺青工藝對茶葉品質的影響極大。
現(xiàn)有的批量生產的茶葉制作的殺青工藝為:采用茶葉鮮葉分級、攤放,然后利用滾筒殺青機殺青的工藝,該工藝基本能適應生產,但也存在如下缺陷:容易出現(xiàn)殺青不透、不勻的現(xiàn)象,經常出現(xiàn)茶葉焦邊、焦葉、紅梗、紅葉現(xiàn)象,所生產的茶葉品質與傳統(tǒng)手工工藝生產的品質有明顯差距,主要表現(xiàn)為色澤紅暗、不勻,條索松散、斷碎多、茶末多,香氣沉悶。同時,采用單一的殺青加工的產品品質很難保證香氣和滋味的純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茶葉殺青方法殺青不透、不均勻,易出現(xiàn)茶葉焦邊、焦葉、紅梗、紅葉現(xiàn)象,茶葉品質不理想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茶葉殺青的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茶葉殺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選擇飽滿、肥壯、完整的茶葉,茶葉采摘后不宜超過24h,且收集的茶葉梗部保存完整,無機械損傷,無變質腐爛;
(2)清洗:將茶葉完全浸泡在大麥酶清洗液中,浸泡過程的溫度保持在10~15℃,浸泡1~2h,然后用山間活水沖洗干凈;
(3)攤青:將茶葉避光攤放,形成葉層,攤放環(huán)境為15~30℃,攤放時間5~10h;
(4)蒸汽殺青:將攤青后的茶葉輸入蒸汽殺青機中,先用高溫段的過熱蒸汽對茶葉進行殺青2~4min,然后用中溫段的蒸汽進行殺青1~3min,再用低溫段熱風使茶葉脫水1~3min;
(5)微波補殺:經蒸汽殺青后的茶葉,經過輸送器送入微波殺青機進行補殺,殺青機溫度100~150℃,轉速1000~1200r/min,殺青時間0.5~2min;
(6)揉捻:殺青后茶葉加入至110~120℃熱鍋,熱揉10~15min;再降溫至75~85℃,熱揉5~10min;冷卻至室溫后,存放1~2h;
(7)理條烘干:將茶葉送入理條機理條,然后將理條后的茶葉在100~120℃鍋內,翻炒抖開烘干至含水率5~6%即得。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大麥酶清洗液配制方法如下:選取大麥的青嫩葉,清洗晾干后,在1~3℃溫度中冷凍1~3h;冷凍后在1~5℃的溫度下粉碎,粉碎后大麥青嫩葉泡在濃度為10~12mol/L檸檬酸溶液中泡制13~15h,泡制后濾去渣,將濾液中加入滑石粉攪拌均勻,在2~6℃的溫度下,調解酶活性濃度為0.13~0.28u/mL后,再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酸堿度至7.2~7.6,制成大麥酶清洗液。通過大麥酶清洗液的浸泡,可促使茶葉表層組織間殘留的有害物質緩慢滲出,同時增加茶葉的香味。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攤葉厚度為3~5cm,并且每攤涼1h后深翻一次。通過薄攤深翻,能夠均勻的除去茶葉表面的濕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葉春秋,未經葉春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8547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富含氨基酸的茶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綠茶的加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