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83004.5 | 申請日: | 2018-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57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郭寧;張欣;徐昌盛;黃璐;杜永鵬;陳昊;付云龍;馮吉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23K9/32 | 分類號: | B23K9/32;B23K9/00 |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譽潤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李福新 |
| 地址: | 264209***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漏斗體 濕法 焊接電弧 氣體裝置 漏斗頸 瓶體 氣體存儲裝置 進氣裝置 密封連接 倒置 出氣管 焊槍管 瓶口 進氣口 焊接技術領域 密封固定連接 收集氣體裝置 漏斗狀結構 定量分析 反應氣體 分液漏斗 排氣閥門 上端開口 上下貫通 下端開口 焊接 連通 貫穿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收集氣體裝置的空白、無法對濕法焊接反應氣體完成定量分析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其設有上下貫通且密封固定連接的氣體存儲裝置和進氣裝置,進氣裝置為倒置的漏斗狀結構,其包括漏斗體和漏斗頸,漏斗體和漏斗頸連通為一整體結構;漏斗體的下端開口為進氣口,氣體存儲裝置為倒置的分液漏斗狀結構,其包括瓶體,瓶體的底部設有瓶口,瓶口與漏斗頸上端開口處固定且密封連接;瓶體的上部有出氣管,出氣管上設置有排氣閥門;其還設有焊槍管,焊槍管貫穿漏斗體,且與漏斗體固定且密封連接。本發明廣泛應用于水下濕法焊接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濕法焊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水下濕法藥芯焊絲焊接技術具有自保護藥芯焊絲焊接具有適應性好、易摻合金、熔敷率高、熔深大、工藝性好、力學性能好、生產率高、節能節材等特點已經得到廣泛的使用。同傳統的焊條電弧焊相比,藥芯焊絲焊接具有很高的技術優越性:一方面,由于配有絲盤及自動送絲系統,因此避免了以往焊接時頻繁的焊條更換,減少了焊縫中的接頭數量,實現了連續焊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藥粉的配比可根據實際要求任意調整,并無需添加粘結劑和防水涂層,增加了焊接材料調配的靈活性及適用范圍。在水下自保護藥芯焊絲焊接時,焊接冶金的正常進行是實現穩定焊接過程,得到高質量接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研究冶金反應產物時,氣體的收集始終是影響定量分析的關鍵問題。在電弧的作用下,藥芯中的組分熔化并發生反應,同時周圍的水氣化并分解,大量氣體攜帶其他小密度的產物顆粒迅速上浮至水面逸出,整個反應過程較為劇烈,不利于氣體的收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依據水下濕法藥芯焊絲焊接技術的原理與特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收集水下濕法焊接時產生的全部氣體,利于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其設有上下貫通且密封固定連接的氣體存儲裝置和進氣裝置,進氣裝置為倒置的漏斗狀結構,其包括漏斗體和漏斗頸,漏斗體和漏斗頸連通為一整體結構;漏斗體的下端開口為進氣口,氣體存儲裝置為倒置的分液漏斗狀結構,其包括瓶體,瓶體的底部設有瓶口,瓶口與漏斗頸上端開口處固定且密封連接;瓶體的上部有出氣管,出氣管上設置有排氣閥門;其還設有焊槍管,焊槍管貫穿漏斗體,且與漏斗體固定且密封連接。
優選的,焊槍管上固定連接設有固定支架,氣體存儲裝置通過固定支架與焊槍管固定連接。
優選的,漏斗體為上端和下端分別開口的椎體結構,下端開口直徑大于上端開口的直徑。
優選的,排氣閥門為內設旋塞的旋塞套,旋塞上設有通孔,旋塞后端設有旋塞固定件,前端設有手柄。
優選的,分液漏斗狀結構為梨形分液漏斗。
優選的,瓶口與漏斗頸上端開口處固定且密封連接處外側壁上用熱縮管套緊固定。
優選的,瓶口與漏斗頸上端開口處固定且密封連接處內部鑲嵌設有過濾層。
優選的,氣體存儲裝置上部的出氣管處還設有與其可拆卸固定連接的導氣管。
優選的,焊槍管與漏斗體下端的進氣口的邊緣最短的水平距離大于等于5mm。
上述任何一項的一種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的使用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焊接前,將藥芯焊絲安裝固定于焊槍管內后,將收集水下濕法焊接電弧周圍氣體裝置安放在水箱內后,再向水箱內注水,注水高度不低于氣體存儲裝置下部瓶口的高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未經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830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