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型貫通巷道的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76475.3 | 申請日: | 2018-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293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東岳;郜振虎;宋福成;張林峰;張永軍;王京彪;原子珺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晉城有限公司;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盛泰煤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7/06 | 分類號: | G01C7/06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錦超 |
| 地址: | 048026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貫通 巷道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型貫通巷道的測量方法,屬于煤礦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在巷道的兩側分別確定起始點A和B;將全站儀架設在起始點A,整平對中,后視已知的導線點,測到貫通巷道一端最終底邊的三個點,在點B,整平對中,后視已知的導線點,測到貫通巷道一端最終底邊的三個點,在前視任意選擇起始點和最終底邊點之間的任意一點只整平,根據兩巷道最前的中線測點點7和點g坐標根據坐標反算方法,求出點7與點g的方位角;本發明縮短井下整平對中的時間;簡化了工作的組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井下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效提高了平面和高程測量精度,減小了測量誤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煤礦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適用于煤礦井下疏放水過程中的應用技術,具體為一種煤礦上覆巖層水的探排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隧道和礦井井下的測量不同于地面工程測量有多種多樣的測量方法,煤礦井下由于受其特殊的空間和作業環境的限制,其測量方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煤礦井下的測量手段和方法單一,隧道和井下測量只能隨著工作面的向前延伸,不斷向前延伸中、腰線,其測量方法僅局限于極坐標導線法。同時由于井下巷道起伏變化,導線點的距離不規則,給測量造成了一定的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在煤礦井下測量所遇到的測量難度大,測量誤差大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大型貫通巷道的測量方法。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大型貫通巷道的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巷道的兩側分別確定起始點A和B。
2)將全站儀架設在起始點A,整平對中,后視已知的導線點,測到貫通巷道一端最終底邊的三個點,以巷道側壁到巷道中心線的順序,將所述的三個點設定為點5、點6、點7。
3)將全站儀架設在起始點B,整平對中,后視已知的導線點,測到貫通巷道一端最終底邊的三個點,以巷道側壁到巷道中心線的順序,將所述的三個點設定為點e、點f、點g。
4)在前視任意選擇起始點和最終底邊點之間的任意一點只整平,直到最后到達終點5、6、7或點e、f、g時,需對中和整平。
5)根據兩巷道最前的中線測點點7和點g坐標根據坐標反算方法,求出點7與點g的方位角α7和αg以及點7和點g到起始點A的距離。
6)根據點7與兩貫通巷道的坐標方位角α5、α6、αf、αe相比較,并分別對兩貫通巷道的方位進行調整至αg和α7。
礦井井下測量導線點往往布置在巷道的堅硬頂板中,整平對中采用點下對中,由于井下導線邊較短、風流較大,儀器及覘標對中測角和測邊產生影響。本發明中省點法的前視點可以任選在適當的位置,不需要保留,無不需對中,只需整平。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所產生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利用設置的永久控制導線點為起始點,在起始點上安設儀器,后視已知的導線點,在前視方向上安設帶有帶在整平裝置的基座和棱鏡,儀器只整平不對中,在測量的中間過程中,也只整平,不對中,最后附后到兩個待貫通的巷道的中線或導線點上。本發明縮短井下整平對中的時間;簡化了工作的組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井下測量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效提高了平面和高程測量精度,減小了測量誤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大型貫通巷道的測量點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范圍不被此限制。
如圖1所示,一種大型貫通巷道的測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晉城有限公司;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盛泰煤業有限公司,未經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晉城有限公司;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盛泰煤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7647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