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評價滑溜水浸潤時間對頁巖滲透率影響效果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76061.0 | 申請日: | 2018-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851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華;姜柏材;丁忠佩;肖前華;王炯;李小剛;程柯揚;曾順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萃智邦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棟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巖心 浸潤 滑溜水 核磁共振 影響效果 頁巖 滲透率 測試 滑溜 圖譜 數據處理結果 巖心滲透率 抽真空 頁巖氣 再冷卻 烘干 水壓 核磁 水中 制備 飽和 開發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評價滑溜水浸潤時間對頁巖滲透率影響效果的方法,屬于頁巖氣開發技術領域,主要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制備巖心,經過烘干后再冷卻至室溫;步驟二:對巖心進行抽真空48小時,然后飽和滑溜水1天,再進行核磁共振測試,得到巖心初始T2圖譜曲線;步驟三:將巖心浸潤在滑溜水中不同時間,分別開展核磁共振測試,得到不同浸潤時間的T2圖譜曲線;步驟四:計算核磁滲透率,比較滑溜水不同浸潤時間對巖心滲透率的影響效果及規律。本發明采用核磁共振的測試方法,確保了滑溜水壓裂液對頁巖產生的影響能夠真實全面的反映出來,數據處理結果精度較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頁巖氣開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評價滑溜水浸潤時間對頁巖滲透率影響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術
滑溜水,是對頁巖油氣儲層進行水力壓裂的一種壓裂液體系,是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液體之一。相對于傳統的凝膠壓裂液體系,滑溜水壓裂液體系以其高效、低成本的特點在頁巖氣開發中廣泛應用。滑溜水作為一種壓裂液大量滯留在儲層,必然會對頁巖滲透率產生重要影響。
常規巖心傷害測試評價方法主要針對常規儲層,而作為非常規儲層的頁巖具有原始含水飽和度低、孔隙度低和滲透率極低的特點。若使用常規巖心傷害測試評價方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缺點:
(1)富氣頁巖氣儲層廣泛存在超低含水飽和度的現象,室內實驗模擬得到的束縛水飽和度遠大于頁巖儲層的原始含水飽和度。也就是說使用常規方法來評價滑溜水壓裂液對頁巖傷害評價的對比基礎不存在了,常規方法不能用于評價壓裂液對儲層的傷害程度。
(2)概念上的混淆,導致認識的不一致。傳統方法的核心基礎條件是室內得到的束縛水飽和度與地層原始狀態下的含水飽和度基本是一致的。頁巖作為一種非常規儲層,室內獲得的束縛水飽和度遠大于地層原始條件下的含水飽和度。這樣,就導致了傳統方法不適用于評價滑溜水壓裂液對頁巖滲透率的評價。部分學者就直接錯誤的用滑溜水壓裂液驅替后的氣相滲透率與干巖心的絕對滲透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然是錯誤的。
(3)巖心物性差,傳統方法測量中產生的誤差較大,甚至出現測量誤差大于真實值的情況,完全不能滿足對實驗評價的精度要求。世界主要頁巖氣產區的頁巖孔隙度主要分布在之間0.5%~5%,滲透率都小于0.1×10-3μm2,遠低于常規儲層的參數值。滲透率的真實值非常小,測試條件中有任何變化都可能引起較大的測試誤差,同時驅替實驗過程中流量計量的精度遠遠不能滿足實驗要求。
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滑溜水壓裂液對頁巖滲透率影響效果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評價滑溜水浸潤時間對頁巖滲透率影響效果的方法,以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評價滑溜水浸潤時間對頁巖滲透率影響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選取有代表性的巖心制備巖心,經過處理后烘干再冷卻。
所述步驟一具體分為:
1)根據研究需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巖心制備巖心;
2)再將巖心在60℃條件下烘干至恒重,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步驟二:對巖心進行抽真空48小時,然后飽和滑溜水1天,再進行核磁共振測試,得到巖心初始T2圖譜曲線。
步驟三:將巖心浸潤在滑溜水中不同時間,分別開展核磁共振測試,得到不同浸潤時間的T2圖譜曲線。
步驟四:計算核磁滲透率,比較滑溜水不同浸潤時間對巖心滲透率的影響效果及規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科技學院,未經重慶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760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