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機監測方法、裝置、服務器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58598.4 | 申請日: | 201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945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進偉;張春曉;周立秋;劉相財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思源弘瑞自動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機 監測 方法 裝置 服務器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機監測方法、裝置、服務器和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獲取本機的特征向量,并根據所述特征向量確定所述本機的特征值;獲取對側機的特征值,并將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與所述本機的特征值進行比較;若判斷所述本機的特征值大于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向所述對側機發送同步數據,并確定所述本機作為主機,所述對側機作為備機;若判斷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大于所述本機的特征值,接收所述對側機發送的同步數據,并確定所述對側機作為主機,所述本機作為備機。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滿足雙機熱備運行的前提下,采用競爭主機的方式,解決了雙機頻繁切換的問題,提高了雙機監測的效率和穩定性,增強了容錯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系統監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機監測方法、裝置、服務器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保證服務器或者其他服務設備的高可用性,減少停工時間,雙機熱切換技術在系統監測領域得到了廣泛發展。
雙機熱切換的工作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主備方式和雙主機方式。主備方式指的是一臺服務器處于某種業務的激活狀態,另一臺服務器處于該業務的備用狀態;雙主機方式指兩種不同業務分別在兩臺服務器上互為主備狀態。然而兩種方式均為常主切換機制,對于某一業務,預設強制默認主機,被設為強制默認主機的管理單元一旦運行,必然是主機狀態,在主機發生故障停運檢修再恢復時,需要至少2次主備機切換才能完成雙機同步工作,此種機制雖然能滿足基本的切換需求,但雙機狀態轉換流程相對復雜,切換時間較久,效率低,且容錯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機監測方法、裝置、服務器及存儲介質,在滿足雙機熱備運行的前提下,采用競爭主機的方式,避免了雙機的頻繁切換,提高了雙機熱備的效率和穩定性,增強了容錯性。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雙機監測方法,包括:
獲取本機的特征向量,并根據所述特征向量確定所述本機的特征值;
獲取對側機的特征值,并將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與所述本機的特征值進行比較;
若判斷所述本機的特征值大于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向所述對側機發送同步數據,并確定所述本機作為主機,所述對側機作為備機;
若判斷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大于所述本機的特征值,接收所述對側機發送的同步數據,并確定所述對側機作為主機,所述本機作為備機。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雙機監測裝置,包括:
特征向量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本機的特征向量,并根據所述本機的特征向量確定本機的特征值;
比較模塊,用于獲取對側機的特征值,并將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與所述本機的特征值進行比較;
第一判斷模塊,用于若判斷所述本機的特征值大于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向所述對側機發送同步數據,并確定所述本機作為主機,所述對側機作為備機;
第二判斷模塊,用于若判斷所述對側機的特征值大于所述本機的特征值,接收所述對側機發送的同步數據,并確定所述對側機作為主機,所述本機作為備機。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器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序時實現所述的雙機監測方法。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該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所述的雙機監測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雙機熱備運行的前提下,不固定主機和備機,通過特征向量確定特征值,然后比較本機與對側機的特征值大小,從而確定特征值大的為主機,并由主機向備機發送實時的同步數據,以保持數據一致,采用基于特征值競爭主機的方式,減少了在故障和檢修期間雙機切換的次數,提高了雙機監測的效率和穩定性,增強了容錯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思源弘瑞自動化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思源弘瑞自動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5859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