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人工智能書寫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58555.6 | 申請日: | 201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943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董云峰;解樹聰;王亞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7/185 | 分類號: | H04B7/185;G06F8/20;G06F8/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 地址: | 10000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字衛星 無線傳輸 組網 書寫 知識庫 人工智能 配置文件 方法庫 分解 讀取 書寫規則 主觀因素 交流 管理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人工智能書寫方法,包括:建立知識庫,知識庫中描述了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的相關內容;對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進行分解,得到分解結果;建立方法庫,方法庫中描述了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的書寫規則;讀取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定義了代碼書寫時所需的信息;基于知識庫、方法庫、分解結果和配置文件書寫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本發明提供的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人工智能書寫方法減少了代碼書寫過程中的人的工作,減少了數字衛星代碼中的人的主觀因素,便于管理和交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工智能程序員書寫數字飛行器代碼的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人工智能書寫方法。
背景技術
數字衛星是與真實衛星的功能、組成、結構、模式、程序、操作完全一致的且運行在軟件模擬的空間環境中的動態模擬仿真系統。
目前工程設計、研發、測試過程中利用數字世界進行仿真驗證的比例大大提升,衛星實物測試成本高,數字衛星的作用更加明顯。數字衛星代碼開發量大,代碼智能書寫技術減少人重復的工作量,其中關鍵的技術是人工智能程序員。人工智能程序員是將人寫程序的決策過程分解,根據每部分的特點將多種不同的人工智能方法組合起來。人工智能程序員的書寫對象為數字衛星代碼,數字衛星代碼可分為靜態、動態兩部分,其中靜態代碼部分可分解為信息包傳輸、遙測、遙控等,其中信息包傳輸是通用性強、應用范圍廣的重要部分。而信息包傳輸包括實體內的有線信息傳輸與實體間的無線信息傳輸,無線信息傳輸中數字衛星星間、星地無線傳輸是關系復雜耦合性強的重要部分,造成了代碼書寫的困難,在書寫代碼的過程中人的工作量大。
因此,如何在書寫代碼的過程中減少人的工作量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人工智能書寫方法,減少了代碼書寫過程中的人的工作,減少了數字衛星代碼中的人的主觀因素,便于管理和交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人工智能書寫方法,包括:
S1:建立知識庫,所述知識庫中描述了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的基本信息;
S2:對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進行分解,得到分解結果;
S3:建立方法庫,所述方法庫中描述了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的書寫規則;
S4:讀取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配置文件,其中,配置文件中定義了代碼書寫時所需的配置信息;
S5:基于所述知識庫、所述方法庫、所述分解結果和所述配置信息書寫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
優選的,步驟S1具體包括:
利用Prolog、LISP或Smalltalk人工智能編程語言定義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代碼的組成、無線通信頻段類型、無線通信部件和無線傳輸包包格式。
優選的,步驟S2具體包括:
利用Prolog、LISP或Smalltalk人工智能編程語言定義數字衛星星間及星地組網無線傳輸的書寫規則;其中,書寫規則包括各部分代碼書寫規則和無線傳輸代碼總體書寫規則,其中,各部分代碼書寫規則包括:星間無線通道建立代碼書寫規則、無線傳輸包組包發包代碼書寫規則、無線傳輸包收包解包代碼書寫規則、無線傳輸包星間轉發代碼書寫規則、星地無線通道建立代碼書寫規則、地面站之間網絡通信通道建立代碼書寫規則、主控地面站測控數據處理代碼書寫規則和透明站測控數據轉發代碼書寫規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585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