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顴種植手術上頜竇黏膜保護套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57044.2 | 申請日: | 201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44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吳軼群;孫媛元;王鳳;黃偉;何莎敏;沈意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C8/00 | 分類號: | A61C8/00;A61C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001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頜竇 醫療器械技術 手術安全性 手術并發癥 套筒結構 軸線平行 硬組織 有效地 粘膜 純鈦 同軸 種植 鄰近 預防 | ||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顴種植手術上頜竇黏膜保護套,所述保護套為內徑4mm、外徑4.6mm的套筒結構,保護套的長度為8至15mm,所述保護套的材料為純鈦,在保護套側設有兩個環,兩個環的軸線同軸并且兩個環的軸線與保護套的軸線平行。本發明能夠精準有效地保護上頜竇粘膜及鄰近軟硬組織,預防相關手術并發癥發生,提高手術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顴種植手術上頜竇黏膜保護套。
背景技術
上頜牙列缺失伴剩余骨量嚴重不足患者的種植修復是口腔種植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當上頜剩余骨量嚴重不足或存在上頜骨缺損時,傳統骨增量技術的實施則難以獲得可預期的成骨效果,并且會大幅延長治療周期、增加術中創傷及患者負擔。1998年Branemark教授首先提出將較長種植體植入顴骨以解決上頜骨量不足的種植技術,通過雙側各植入一枚顴骨種植體并結合前牙區2至4枚常規種植體,以一段式固定修復體重建上頜牙列。顴骨致密的骨質和充足的骨量,使得種植體在植入后得到足夠的初期穩定性,為即刻修復提供所需的必要條件。無牙的修復對于臨床醫生也帶來較大的挑戰,種植體植入的位點需要在術前規劃軟件上作出合理的設計,種植術前給患者制作出臨時義齒并將CT數據導入規劃軟件中與術前CT擬合,是目前最準確的確定種植體穿出位置的方法。對上頜剩余骨量嚴重不足的患者而言,顴骨種植技術極大地縮短了療程,減少手術次數,避免大量復雜的骨增量操作,并可進行即刻修復實現患者立即有牙的需求。而顴骨種植病例的難點為,種植手術路徑長、種植位置毗鄰眼眶及內容物、眶下神經血管束、顴面部皮膚等,并且手術大部分區域不可直視,易出現種植路徑偏差,引起各種手術并發癥。
對于前牙區剩余骨量嚴重不足而無法植入常規種植體的患者,不符合顴骨種植的經典術式適應癥。Bothur等學者提出單側顴骨植入多枚種植體的可行性,并分別于雙側顴骨各植入2枚和3枚種植體,繼而提出雙側顴骨各植入2枚顴骨種植體的改良術式(zygomatic quad approach),又稱之為雙顴種植體植入術。該改良術式較經典術式的適應癥更為廣泛,能獲得更加優化的植體受力分布。但研究指出,單側顴骨植入2枚種植體時,更容易出現種植體位置過近,傷及眼球、眶下神經血管等重要解剖結構,引起嚴重的手術并發癥。為了提高顴種植體植入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目前臨床上有學者使用計算機輔助手術導航技術來幫助完成手術。
參見附圖3,在進行顴種植手術時,如果顴種植體植入的通路為竇內型,則需要先行上頜竇前外側壁開窗術,剝離并提升上頜竇粘膜以避讓植入通路,然后將顴種植體備孔鉆等經過上頜竇內空腔抵達顴骨進行顴種植體備孔及植入。但是目前國內外缺少相關的上頜竇黏膜保護器械。
現有的顴種植手術技術的缺點包括,種植手術路徑長、種植位置毗鄰眼眶及內容物、眶下神經血管束、顴面部皮膚等,并且手術大部分區域不可直視,易出現種植路徑偏差,引發各種手術并發癥。而且顴種植體備孔鉆的螺紋為麻花狀,有刃口,故在竇內型顴種植手術備孔過程中極易將鄰近上頜竇粘膜卷入,致使上頜竇粘膜穿孔或破裂等手術并發癥,也存在損傷鄰近其他軟硬組織的風險。目前國內外缺少合適的上頜竇黏膜保護器械,給予術中上頜竇黏膜合理的保護,預防以上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顴種植手術上頜竇黏膜保護套,能夠精準有效地保護上頜竇粘膜及鄰近軟硬組織,預防相關手術并發癥發生,提高手術安全性。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顴種植手術上頜竇黏膜保護套,其特征是,所述保護套為內徑4mm、外徑4.6mm的套筒結構,保護套的長度為8至15mm,所述保護套的材料為純鈦,在保護套側設有兩個環,兩個環的軸線同軸并且兩個環的軸線與保護套的軸線平行。
進一步,所述保護套的長度為10mm。
進一步,所述保護套的長度為13mm,
進一步,所述兩個環至保護套兩端的距離均為3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未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570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