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52593.0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05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正;葉祥;王立余;石小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C02F3/34;C02F3/32;C02F3/30;C02F3/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黃少波;奚華保 |
| 地址: | 230088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河道 河道水體 水體 混凝處理 總磷 上游 溶解性有機物 固體懸浮物 水體含氧量 有機污染物 水質 補水水源 步驟過程 非可溶性 活水循環 技術處理 能力缺失 水體處理 水體濁度 水體自流 系統處理 下游水體 溶解氧 氨氮 補水 復氧 曝氣 自凈 地表水 去除 生態系統 抽取 透明度 達標 凈化 重復 恢復 | ||
1.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抽取河道下游水體,通過磁混凝處理技術去除水體中的非可溶性有機污染物、總磷、固體懸浮物,降低水體濁度,增加水體的透明度;
S2、將通過磁混凝處理技術處理后的水體輸送至河道上游,作為河道上游水體的補水水源,補水隨河道上游水體自流至河道下游,再重復S1步驟過程,形成活水循環;
S3、對河道水體進行曝氣復氧,增加河道水體的溶解氧濃度,提升水體含氧量;
S4、恢復河道水體的生態系統,凈化河道水體中的溶解性有機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恢復河道水體的生態系統的具體方法為:在河床底部種植沉水植物,構成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在河道水體中噴灑活性微生物菌種,提升微生物菌落的數量和種類,構建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在河道水體中投放水生動物,構成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從而形成完善的河道水體生態食物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包括伊樂藻、輪葉黑藻、眼子菜以及矮生苦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沿河道水流方向分段種植,每段的伊樂藻、輪葉黑藻、眼子菜以及矮生苦草的種植比例為2:2: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微生物菌種包括厭氧菌、兼性好氧菌以及好氧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菌和兼性好氧菌在非曝氣時段噴灑,噴灑后的沉降時間為3-5小時;所述的好氧菌在曝氣時段噴灑;且厭氧菌、兼性好氧菌以及好氧菌的菌種噴灑量比例為1:1: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動物為河道所在地的本土水生物種,包括蝦、螺、蚌以及魚類。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河道下游水體內的潛水提升泵,所述潛水提升泵通過進水管道與磁混凝處理設備的進水口連接,所述磁混凝處理設備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有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內安裝有輸水提升泵,所述輸水提升泵通過輸水管道與河道上游的水體連通;所述河道下游及河道上游的底部均安裝有沉水鼓風機,所述沉水鼓風機的進氣口伸出河道水體表面,沉水鼓風機的出氣口與沿河道水流方向布置的曝氣管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混凝處理設備集成有污泥脫水設備,所述磁混凝處理設備的污泥排放口連接有污泥儲存池,所述污泥儲存池內安裝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過污泥管道與污泥脫水設備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河道黑臭水體的水質提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管為具有納米涂層的微孔曝氣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5259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