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49982.8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097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學;李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G7/057 | 分類號: | A61G7/057;A61H9/00;A61B5/0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018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床墊 溫度傳感器模塊 氣壓檢測模塊 電磁閥模塊 管路總成 控制面板 智能床墊 充氣式 翻身 故障報警模塊 真彩觸摸屏 布局科學 翻身床墊 反饋信號 功能按鈕 控制管路 氣囊內部 通斷狀態 圖像顯示 低成本 低能耗 檢測 褥瘡 氣囊 充氣 放氣 氣路 氣壓 智能 靈活 | ||
1.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墊模塊(Z1)、溫度檢測模塊(Z2)、管路總成(Z3)、氣壓檢測模塊(Z4)、電磁閥模塊(Z5)、控制模塊(Z6),所述床墊模塊(Z1)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包括上表面分布有凹槽的矩形曲面海綿墊(7),凹槽為歧管通道(2),曲面海綿墊(7)四周通過護欄作為圍擋,護欄通過暗扣與曲面海綿墊(7)表面固定連接,曲面海綿墊(7)上表面對稱放置左翻身氣囊(3)和右翻身氣囊(4),中層包括雙層布墊(8)、背起氣囊(9)和屈腿氣囊(13),雙層布墊(8)鋪設于左翻身氣囊(3)和右翻身氣囊(4)表面,并通過暗扣固定,背起氣囊(9)和屈腿氣囊(13)安裝于雙層布墊(8)上下兩層之間,上層包括左側錐形氣囊(11)和右側錐形氣囊(12),左側錐形氣囊(11)和右側錐形氣囊(12)為大頭和小頭交替排列、交錯布置于雙層布墊(8)表面,并通過錐形氣囊固定帶(10)固定于雙層布墊(8)表面;所述左側錐形氣囊(11)和右側錐形氣囊(12)表面分別鋪設左頂布(69)、右頂布(71),左頂布(69)、右頂布(71)表面分布有溫度檢測模塊(Z2),所述左翻身氣囊(3)、右翻身氣囊(4)、背起氣囊(9)、屈腿氣囊(13)、左側錐形氣囊(11)和右側錐形氣囊(12)的氣孔通過歧管(18)與管路總成(Z3)連接,管路總成(Z3)設置氣壓檢測模塊(Z4)和電磁閥模塊(Z5),管路總成(Z3)與控制模塊(Z6)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欄包括頭部護欄(1)和翻身護欄(6),頭部護欄(1)安裝于頭部和腳部上下兩側,翻身護欄(6)安裝于左右兩側,頭部護欄(1)和 翻身護欄(6)均與曲面海綿墊(7)邊沿對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層布墊(8)的兩層通過邊界的連接帶(14)將上下兩層連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側錐形氣囊(11)和右側錐形氣囊(12)的氣孔位于各個氣囊的下部,氣孔之間通過三通連接件(19)與歧管(18)相連,使錐形氣囊行成串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溫度檢測模塊(Z2)包括8個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B(72)、溫度傳感器D(74)、溫度傳感器F(76)和溫度傳感器H(78)通過粘扣分布固定于右頂布(70)表面,溫度傳感器A(70)、溫度傳感器C(73)、溫度傳感器E(75)和溫度傳感器G(77)通過粘扣分布固定于左頂布(69)表面,其中溫度傳感器E(75)和溫度傳感器G(77)檢測病人左側背部下方溫度,溫度傳感器F(76)和溫度傳感器H(78)檢測病人右側背部下方溫度,溫度傳感器B(72)和溫度傳感器D(74)檢測右側臀部和大腿下方溫度,溫度傳感器A(70)和溫度傳感器C(73)檢測左側臀部和大腿下方溫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總成(Z3)包括設置于控制箱底板(24)上的醫用鼓風機(27)和控制箱(28),醫用鼓風機(27)通過歧管與電磁閥模塊(Z5)連接,經電磁閥模塊(Z5)分流后為各個氣囊提供氣壓接口,電磁閥模塊(Z5)與控制箱(28)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充氣式智能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壓檢測模塊(Z4)包括7個氣壓傳感器,氣壓傳感器A(62)設于背起氣囊(9)的充氣管路上,氣壓傳感器B(63)設于右側錐形氣囊組(12)的充氣管路上,氣壓傳感器C(64)設于右翻身氣囊(4)的充氣管路上,氣壓傳感器D(65)設于屈腿氣囊(13)的充氣管路上,氣壓傳感器E(66)設于左側錐形氣囊組(11)的充氣管路上,氣壓傳感器F(67)設于左翻身氣囊(3)的充氣管路上,氣壓傳感器G(68)設于頭部護欄(1)和翻身護欄(6)的氣囊充氣管路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科技大學,未經河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4998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