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化實現Web系統可視化復用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47550.3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252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林飛;夏俊;王娜;古元;毛華陽;華仲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亞鴻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958 | 分類號: | G06F16/958;G06F8/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開發 自定義模板 底層模塊 上層應用 可視化 復用 頁面 自動化 信息技術領域 樣式管理模塊 瀏覽器技術 服務模塊 工具生成 解析模塊 開發工具 開發模式 快速制作 模塊組成 生產要求 系統構建 系統開發 頁面布局 頁面開發 原型制作 組件模塊 服務端 兼容性 資源庫 瀏覽器 大屏 編譯 統一 | ||
一種自動化實現Web系統可視化復用的裝置涉及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是Web前端開發技術。本發明由底層模塊集和上層應用集組成;底層模塊集由組件模塊、頁面布局模塊、樣式管理模塊、Nodejs服務模塊、自定義模板解析模塊和系統構建模塊組成;上層應用集由頁面原型制作工具、可編輯大屏資源庫、頁面快速制作工具、自定義模板開發工具、開源技術頁面開發工具組成;本發明采用了服務端技術和瀏覽器技術結合的方式,使得Web前端代碼在開發時候使用統一的開發模式,開發的時候可以集成時下最先進的Web前端技術,系統開發完畢后,通過編譯工具生成符合生產要求的代碼,這樣讓Web開發過程變得更加純凈,在開發時候不用過多考慮瀏覽器兼容性的相關難題,提升了開發的效率和開發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是Web前端技術,Web前端可視化技術和復用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時下的Web前端技術發展非常快,Web前端底層的html、JavaScript以及CSS三大技術都處在一個重要的更新換代時期,同時基于這三種技術的上層的Web前端的各類組件、框架等技術也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在市場這塊,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人們對于各類IT應用都非常的熟悉,特別是互聯網公司基于雄厚的技術實力,開發出了越來越多跟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各類應用,這就導致用戶對于展示的要求越來越高。以上兩因素的疊加,對于從事Web系統開發的IT企業,Web前端技術也逐漸被企業越來越重視,Web前端的相關技術人員的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企業對于Web前端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也是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從事Web系統研發的IT企業急需一種新型的Web前端技術治理模式,本發明裝置就是解決此類需求而設計研發的。
本發明裝置主要解決以下在企業級從事Web前端開發中所面臨的難題:
難題1:Web前端的技術主要是指瀏覽器相關的技術,因為Web前端的產出是人們能夠看見的頁面,那么Web前端技術在邏輯概念是包含展示和邏輯兩類技術,在生產實踐中展示技術的變化更新最大,而在實際開發中,因為展示技術而導致整個展示與邏輯都全部重構的現象是比比皆是,因此如何讓Web前端系統在需求變更的情況下只用修改需要修改的地方,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Web前端系統架構把展示和邏輯有效的分離,增強整個系統的復用性。
難題2:一個生產級別的頁面最終制作完畢,一般會經歷如下環節:
展示需求→原型設計→平面設計→頁面開發→系統集成;
由以上環節我們發現一個頁面的生產環節的鏈條較長,如果這些環節中牽涉多個不同的人或者組織,很容易導致頁面的最終產出偏離最早的展示需求,或者是最終產出的質量遠低于設計稿,如何有效地以自動化方案解決全環節的質量問題,也是本發明裝置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難題3:不同的IT企業對于Web前端技術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但是歸結起來無外乎三類,一類是Web前端技術人員都是各個項目組,一類是企業有獨立的Web前端團隊,只要是項目研發中需要Web前端開發都會由獨立的Web前端團隊完成,最后一類是項目團隊里有Web前端開發人員,企業也有獨立的Web前端團隊的混搭模式,不管企業采用那種Web前端組織模式,都說明企業在尋求有效的Web前端技術管理模式,本發明裝置將會提供一套與之相對應的Web前端技術治理模式,該治理模式配合本發明裝置可以有效的提升企業級Web前端技術研發的生產效率。
難題4:一家企業制定了公司級別的統一Web前端復用框架,會導致公司Web前端技術無法快速適應發展變化的技術發展趨勢,同時大多數公司級別定義的統一Web前端框架會讓公司的Web前端技術有別于業界的通用Web前端技術,這樣不利于項目團隊人力的招聘同時也不利于項目團隊相關技術人員對于技術學習的訴求,如何平衡以上問題,也是本發明裝置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亞鴻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亞鴻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4755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實體關系數據的生成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網頁內容自動提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