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42666.8 | 申請日: | 2018-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962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7 |
| 發明(設計)人: | 胡金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興興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1/00 | 分類號: | G01M11/00;G01B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錦松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纖 檢測 智能檢測系統 準確率 第二檢測 技術效果 檢測報告 檢測結果 截止波長 生成單元 數值孔徑 衰減系數 系統設計 自動生成 歸一化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第一檢測單元,用于對光纖進行檢測,獲得光纖的數值孔徑參數;第二檢測單元,用于對光纖進行檢測,獲得光纖的歸一化截至頻率和截止波長參數;第三檢測單元,用于對光纖進行檢測,獲得光纖的衰減系數;生成單元,用于基于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自動生成檢測報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人工進行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低的技術問題,實現了系統設計合理,自動進行檢測,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高的技術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纖維,可作為光傳導工具。傳輸原理是光的全反射。
直到1960年,美國科學家Maiman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后,為光通訊提供了良好的光源。隨后二十多年,人們對光傳輸介質進行了攻關,終于制成了低損耗光纖,從而奠定了光通訊的基石。從此,光通訊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光纖傳輸有許多突出的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現代通信中,光纖在安裝前需要進行檢測,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人工進行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人工進行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低的技術問題,實現了系統設計合理,自動進行檢測,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高的技術效果。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第一檢測單元,用于對光纖進行檢測,獲得光纖的數值孔徑參數;
第二檢測單元,用于對光纖進行檢測,獲得光纖的歸一化截至頻率和截止波長參數;
第三檢測單元,用于對光纖進行檢測,獲得光纖的衰減系數;
生成單元,用于基于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自動生成檢測報告。
進一步的,所述系統還包括發送單元,用于將檢測報告自動發送到預設終端。
進一步的,所述系統還包括報警單元,用于在檢測報告異常時進行報警。
進一步的,所述系統還包括分析單元,用于對檢測報告進行分析,生成光纖缺陷信息以及相應的調整措施。
進一步的,所述系統還包括接收單元,用于接收帶檢測光纖的類型,基于光纖的類型自動生成檢測標準和檢測方式。
本申請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人工進行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低的技術問題,實現了系統設計合理,自動進行檢測,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高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
圖1是本申請中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的組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入戶光纖性能智能檢測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主要采用人工進行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低的技術問題,實現了系統設計合理,自動進行檢測,檢測效率和準確率較高的技術效果。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相互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興興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興興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426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