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極其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36102.3 | 申請日: | 2018-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116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明(設計)人: | 顧文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明光市飛洲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10 | 分類號: | C04B28/10;C04B111/28;C04B11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州***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凹凸棒石黏土 建筑材料 生產工藝 改性凹凸棒石 空心玻璃微珠 納米二氧化鈦 滑石粉 活性炭 石灰石 防火涂料 分散乳膠 牡蠣殼粉 使用壽命 纖維素粉 防霉劑 硅藻土 藍晶石 木質素 膨潤土 氧化鎂 質量份 鼓包 黏土 | ||
1.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該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空心玻璃微珠10-20份、改性凹凸棒石黏土5-10份、膨潤土1-5份、木質素2-8份、硅藻土2-8份、活性炭5-10份、防霉劑2.8-4.6份、纖維素粉3-11份、納米二氧化鈦0.5-1.2份、氧化鎂1.5-2.3份、滑石粉2.5-3.7份、石灰石3.3-5.4份、分散乳膠粉2-6份、牡蠣殼粉3-8份、藍晶石1.5-4份和第一水20-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霉劑包括以下原料組份:丙酸鈣0.3-0.8份、檸檬酸鈉0.5-0.7份、三聚磷酸二氫鋁0.5-1份、殺菌劑0.5-0.6份和第二水10-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素粉包括以下原料組份:微晶纖維素粉1-5份,木質纖維素粉2-6份。
4.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用于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對凹凸棒石黏土進行改性,得到改性凹凸棒石黏土;
根據上述質量份數,稱取所述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所需各原料;
將稱取好的空心玻璃微珠、改性凹凸棒石黏土、膨潤土、木質素、硅藻土、活性炭、納米二氧化鈦、氧化鎂、滑石粉、石灰石、分散乳膠粉、牡蠣殼粉和藍晶石放入研磨機中進行第一次研磨,得到混合物一;
將稱取好的第一水倒入攪拌釜中,并啟動攪拌釜,將稱取好的混合物一緩慢倒入攪拌釜中,得到混合液一;
將稱取好的丙酸鈣、檸檬酸鈉、三聚磷酸二氫鋁、殺菌劑、微晶纖維素粉和木質纖維素粉投放到研磨機中進行第二次研磨,得到混合物二;
將稱取好的第二水倒入攪拌釜中,并啟動攪拌釜,將稱取好的混合物二緩慢倒入攪拌釜中,得到混合液二;
將得到的混合液一和混合液二投放到攪拌釜中進行攪拌,得到半成品一;
對半成品一進行濃縮,形成半成品二;
對半成品二進行干燥處理得到半成品三;
將半成品三進行研磨得到半成品四;
將半成品四進行篩選得到成品;
將成品采用聚乙烯包裝袋進行分裝,密封包裝即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棒石黏土進行改性時,取凹凸棒土粉碎,過篩至顆粒大小為50~100目,得到凹凸棒石黏土的半成品,利用碳酸氫鈉配置濃度為3.0~4.0%的碳酸氫鈉溶液,將所述的凹凸棒石黏土半成品放入碳酸氫鈉溶液中,并進行攪拌和加熱,所述的攪拌速度為1000~2000r/min,所述的加熱溫度保持為60~80℃;在攪拌的過程中,邊攪拌邊加入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鈉顆粒,所述的添加到碳酸氫鈉溶液中的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鈉的質量均占碳酸氫鈉溶液質量的1.5~2.4%。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研磨的時間為30min,第二次研磨的時間為10min。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對半成品一進行濃縮的方法為采用旋轉蒸發儀進行濃縮,上述干燥處理采用脫水烘干機進行脫水處理,其中含水量在0.1%-2%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液一和混合液二投放到攪拌釜中進行攪拌,其中攪拌速度為1000~2000r/min,攪拌20分鐘。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篩選采用的篩子的目數為200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明光市飛洲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明光市飛洲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610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