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薄荷葉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35905.7 | 申請日: | 2018-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55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恒達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1B9/02 | 分類號: | C11B9/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濤 |
| 地址: | 2366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荷葉 薄荷油 乙酸乙酯提取液 乙醇浸提液 乙酸乙酯溶液 新鮮薄荷葉 超聲提取 混合打漿 經濟利用 冷藏處理 硫酸調節 乙醇溶液 有效解決 蒸發處理 浸提 置入 冷藏 鹽酸 過濾 取出 | ||
本發明屬于薄荷油提取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薄荷葉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將新鮮薄荷葉混合打漿,置入冷藏箱內進行冷藏處理,取出,加入乙醇溶液攪拌均勻,加入鹽酸調節至pH為3.5~3.7,循環浸提,得乙醇浸提液和薄荷葉渣;(2)向薄荷葉渣中加入乙酸乙酯溶液攪拌均勻,加入硫酸調節至pH為3.0~3.2,進行超聲提取,過濾,取濾液,得乙酸乙酯提取液;(3)將乙醇浸提液和乙酸乙酯提取液混合,在溫度蒸發處理,得薄荷油;操作簡單方便,降低提取成本,提取率達到現有技術薄荷油提取率的3倍左右,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薄荷油提取率低的問題,提高薄荷葉的利用效率,增加薄荷葉的經濟利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薄荷油提取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薄荷葉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多生于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油是薄荷葉中的主要成分,具有祛痰、利膽、解痙、抗炎鎮痛、抗菌抗病毒、促滲透、抗早孕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但是目前薄荷葉中薄荷油提取技術的提取率并不理想,導致薄荷資源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所以發明一種提高薄荷油提取率的方法對薄荷產業的發展具有突破性進步,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薄荷葉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薄荷葉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90~100重量份的新鮮薄荷葉混合打漿,置入冷藏箱內進行冷藏處理,取出,加入55~60重量份、質量分數為84%~88%的乙醇溶液攪拌均勻,加入鹽酸調節至pH為3.5~3.7,在溫度為44~48℃的條件下循環浸提200~240min,得乙醇浸提液和薄荷葉渣;
(2)向薄荷葉渣中加入42~46重量份、質量分數為63%~67%的乙酸乙酯溶液攪拌均勻,加入硫酸調節至pH為3.0~3.2,在溫度為39~41℃的條件下進行超聲提取,過濾,取濾液,得乙酸乙酯提取液;
(3)將乙醇浸提液和乙酸乙酯提取液混合,在溫度為130~140℃的條件下蒸發處理90~100min,得薄荷油。
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1)所述的冷藏處理,在溫度為3.9~4.1℃的條件下恒溫冷藏處理24~28min,以0.2~0.3℃/min的降溫速率降溫至0.7~0.9℃繼續恒溫冷藏處理18~22min,以0.5~0.6℃/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9.4~9.8℃繼續恒溫冷藏處理34~38min。
作為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步驟(2)所述的超聲提取,在功率為210~220W、頻率為110~120kHz的條件下超聲提取8~9min,暫停10~12min,在功率為360~370W、頻率為240~250kHz的條件下超聲提取6~7min,在功率為300~310W、頻率為190~200kHz的條件下超聲提取5~6min,上述為一個循環,共循環處理3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薄荷葉中薄荷油的提取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有效降低提取劑的使用量,降低提取成本,有效促進薄荷葉組織細胞的破裂,促進薄荷油與提取劑相融合,促進薄荷揮發油的快速釋放和析出,經兩次提取處理,能夠有效提高薄荷油的提取率,提取率達到現有技術薄荷油提取率的3倍左右,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薄荷油提取率低的問題,提高薄荷葉的利用效率,增加薄荷葉的經濟利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恒達藥業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恒達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590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