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甲醇制烯烴裝置壓力能量的回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31351.3 | 申請日: | 2018-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007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真澤;吳德榮;何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C07C1/20;C07C11/04;C07C1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張惠明 |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甲醇 烯烴 裝置 壓力 能量 回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甲醇制烯烴裝置壓力能量的回收方法,主要解決現有技術中動力電費高、運行能耗大的問題。本發明通過采用一種甲醇制烯烴裝置壓力能量的回收方法,在吸收塔與解吸塔之間增設壓力回收裝置,將吸收塔塔頂高壓富液吸收劑轉換成低壓富液吸收劑,同時將解吸塔塔底低壓貧液吸收劑轉變成高壓貧液吸收劑,由此節省電力費用和節約外供能量的技術方案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可用于甲醇制烯烴裝置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甲醇制烯烴裝置壓力能量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術
甲醇制烯烴MTO裝置是傳統煤化工與傳統石油化工結合的“橋梁”,在煤制烯烴工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煤制烯烴工程中最為關鍵、最為核心的工藝生產裝置。甲醇制烯烴裝置由催化反應單元和烯烴分離單元二部分組成,甲醇經催化反應單元生成乙烯、丙烯等目標產品,這些目標產品組成的產品氣含有微量二氧化碳組分需要在烯烴分離單元中加以脫除。由于烯烴分離單元與國內外成熟的乙烯裝置分離單元類似,通常采用氫氧化鈉NaOH水溶液堿洗方法脫除產品氣中的二氧化碳組分。但是在產品氣堿洗過程中,會產生廢堿液和高分子聚合物黃油,這些廢堿液和高分子聚合物黃油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達標之后才能排放,由此增加了工藝裝置的運行成本。
現有技術中,CN200910212788.1從氣體混合物中深度脫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公開了一種從氣體混合物中深度脫除二氧化碳的方法。采用一種復合胺水溶液作為吸收劑,將含22vol%的原料氣進行脫除二氧化碳的吸收處理,凈化后的混合氣二氧化碳含量降至0.04~0.80vol%。CN201310032509.X低溫甲醇洗烷烴脫氫組合系統及其與烯烴分離系統的耦合系統,公開了一種回收脫除一氧化碳后的生成氣中的氫氣系統,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N201510965864.1一種適用于含高烴富二氧化碳氣體的脫烴工藝,公開了一種通過聚酰亞胺膜將二氧化碳氣體脫烴的工藝,得到工業級液體二氧化碳和食品級液體二氧化碳。CN201610404569.3海水淡化廢水壓力回收裝置,公開了海水淡化廢水壓力利用和壓力回收的方法,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
選擇吸收劑吸收-解吸的方法脫除甲醇制烯烴裝置烯烴分離單元產品氣中的二氧化碳組分,通常采用不同壓力、不同溫度工藝參數的吸收劑分離產品氣二氧化碳,吸收劑需要反復循環使用。在循環使用時,高壓吸收塔塔底出口的高壓富液吸收劑通過減壓閥減壓后送入低壓解吸塔塔頂入口,富液吸收劑這部分壓力能量被白白浪費;而低壓解吸塔塔底出口的低壓貧液吸收劑需要通過外部輸入能量增壓后才能送入高壓吸收塔塔頂入口,貧液吸收劑增壓不得不使用外部輸入的能量。
CN200910212788.1和CN201310032509.X以及CN201510965864.1僅僅公開了完成脫除二氧化碳的技術方案,沒有甲醇制烯烴裝置脫除二氧化碳過程中壓力回收的技術方法,也沒有將現有的壓力能量通過壓力回收裝置進行壓力回收的技術手段,CN201610404569.3僅僅是壓力回收的技術方案和工藝路線,無具體工程實施的技術手段,無法應用到工業化生產規模的甲醇制烯烴裝置中。由此,現有技術甲醇制烯烴裝置脫除二氧化碳操作運行過程中,存在動力電費高、運行能耗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動力電費高、運行能耗大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甲醇制烯烴裝置壓力能量的回收方法,具有動力電費低、運行能耗小的優點。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甲醇制烯烴裝置壓力能量的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來自界外甲醇制烯烴裝置的產品氣11進入吸收塔1塔底,同時經過溫度降低、壓力增加后的低溫貧液吸收劑23進入吸收塔1塔頂,在吸收塔1內,產品氣11與低溫貧液吸收劑23逆流接觸,產品氣11中的二氧化碳被低溫貧液吸收劑23吸收,脫除二氧化碳的凈化產品氣12從吸收塔1塔頂流出送到界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13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