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新型針織機械的多工位提花針控制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1030737.2 | 申請日: | 2018-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143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羅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三創(chuàng)針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5/66 | 分類號: | D04B15/6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匯聚晨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張艷梅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花針 針筒 下鋼圈 針織機械 連接板 上鋼圈 軸向槽 控制裝置 多工位 下拉頭 選針器 針孔 螺栓 工作效率 滑動連接 可拆卸的 針筒表面 蜂鳴器 上端 針齒 同心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針織機械的多工位提花針控制裝置,其結構包括針筒,所述針筒上還包連接板、上鋼圈、提花針、下鋼圈和軸向槽,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設在針筒頂部,所述連接板上設有螺栓,所述上鋼圈固定連接設在針筒上端,所述軸向槽固定連接設在針筒表面,所述提花針滑動連接設在軸向槽正面中間,所述下鋼圈固定連接設在針筒底部,所述下鋼圈上設有選針器和下拉頭,所述上鋼圈和下鋼圈均與針筒同心,該發(fā)明,設置下拉頭來控制提花針進行運動,使提花針再工作時更加精準,設置蜂鳴器,保護了選針器,設置了三種針孔,適用于不同的提花針,設置可拆卸的針齒,避免提花針經常需要更換,進一步提高了針織機械的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針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針織機械的多工位提花針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利用織針把各種原料和品種的紗線構成線圈、再經串套連接成針織物的工藝過程。針織物質地松軟,有良好的抗皺性與透氣性,并有較大的延伸性與彈性,穿著舒適。針織產品除供服用和裝飾用外,還可用于工農業(yè)以及醫(yī)療衛(wèi)生和國防等領域。針織分手工針織和機器針織兩類。手工針織使用棒針,歷史悠久,技藝精巧,花形靈活多變,在民間得到廣泛流傳和發(fā)展,提花,就是紡織物以經線﹑緯線交錯組成的凹凸花紋。紡織品類別眾多,提花面料為其中一大類別。提花面料又可分為家紡用料和時裝面料,早在古絲綢之路,中國絲綢就以提花織造的方式名揚世界。繡花是一種裝飾,一般繡花的都是平紋加密的布料,而提花的算是比較高檔些的了,能夠提出圖案來對棉紗的要求就高,質量次的棉紗也無法提出成型的圖案,提花也是分平紋提花和斜紋提花。
傳統(tǒng)的的提花針是采用彈片式實現運動,由于彈片容易產生機械疲勞,容易發(fā)生局部的塑形變形,使得外彈力不足,從而導致提花針未彈出或外彈不到位,出現漏選或錯選的現象,導致次品增多產量下降,也局限了機器的運轉速度,選針器在選提花針時,傳統(tǒng)的彈片作用針筒底部產生反彈力,導致選針器和提花針產生磨損,降低了選針器和提花針的使用壽命,傳統(tǒng)的選針器只能使用一種提花針,使用范圍小,而且提花針長時間使用易磨損,導致需要經常更換,降低了生產效率,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新型針織機械的多工位提花針控制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針織機械的多工位提花針控制裝置,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針織機械的多工位提花針控制裝置,其結構包括針筒,所述針筒上還包連接板、上鋼圈、提花針、下鋼圈和軸向槽,所述連接板固定連接設在針筒頂部,所述連接板上設有螺栓,所述上鋼圈固定連接設在針筒上端,所述軸向槽固定連接設在針筒表面,所述提花針滑動連接設在軸向槽正面中間,所述提花針上設有連接塊、卡槽、凹槽和限位塊,所述下鋼圈固定連接設在針筒底部,所述下鋼圈上設有選針器和下拉頭,所述上鋼圈和下鋼圈均與針筒同心。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螺栓螺紋連接設在連接板底部,所述螺栓設有4-6個,所述選針器可拆卸連接設在下鋼圈四周,所述選針器上設有蜂鳴器、第一針孔、第二針孔和第三針孔,所述下拉頭固定連接設在下鋼圈內側底部。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蜂鳴器固定連接設在選針器上端,所述第一針孔固定連接設在選針器正面中間,所述第二針孔固定連接設在選針器正面一側,所述第三針孔固定連接設在選針器另一側。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設在提花針上端,所述凹槽固定連接設在提花針下方右側,所述卡槽固定連接設在凹槽內部上端,所述限位塊固定連接設在凹槽內部底部,所述凹槽上設有卡扣、針齒片和針齒。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針齒片可拆卸連接設在凹槽中間,所述卡扣固定連接設在針齒片上端,所述針齒固定連接設在針齒片右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三創(chuàng)針織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三創(chuàng)針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07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