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機場旅客出行OD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30386.5 | 申請日: | 2018-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611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路堯;陳艷艷;賴見輝;張政;牟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6Q50/30;H04W4/029;H04W4/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劉萍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手機 數據 機場 旅客 出行 od 識別 方法 | ||
1.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機場旅客出行OD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據讀入與機場旅客出行定位點形成,定位點移動狀態判斷、出行起始點或結束點判斷、交通小區匹配與交通量統計四個步驟;
步驟一:數據讀入與機場旅客定位點形成
1.1:從移動運行商通信網絡記錄觸發信息數據庫讀取用戶的數據,用戶的每條數據構成一個出行定位點,分別將不同用戶的出行定位點按時間排序,得到所有用戶的定位點記錄;
1.2:若用戶數據中存在隸屬于機場的基站位置區編號,則提取為機場旅客,并將其余用戶數據予以刪除;
步驟二:定位點移動狀態判斷
2.1:定位點合并,相鄰定位點間間距300米,或兩個定位點之間的記錄時間5分鐘,則刪除第二個定位點,將定位點按時間排序;
2.2:旅客軌跡用連續兩個定位點的連線和旅客行進方向構成的向量表示,當連續兩個定位點的向量夾角90度,則判斷這兩個定位點為移動點;
2.3:當向量夾角≥90度且120度,讀取按時間排序的下一個定位點數據,對其向量夾角進行判斷,若向量夾角90度,則該定位點運動狀態為移動,否則為停留;當向量夾角120度,則刪除該定位點;
2.4:進入按時間排序的下一個定位點,返回2.2,對該點的運動狀態進行判斷,直至所有定位點的狀態判斷完成;
步驟三:出行起始點或結束點判斷
3.1:按照時間順序讀入連續兩個定位點移動狀態;若相鄰兩個定位點中第一個定位點狀態為停留,而第二個定位點狀態為移動,則判斷第二個定位點為出行的起始點;
3.2:若相鄰兩個定位點中第一個定位點狀態為移動,而第二個定位點狀態為停留,則判斷第一個定位點為出行的結束點;
3.3:除起始點和結束點以外的其他點判斷為中間點;
3.4:讀入下一組定位點,返回3.1,對出行起始點或結束點進行判斷,直至完成所有定位點是否為出行起始點或結束點的判斷;
3.5:按照時間順序讀入各個出行起始點或結束點,相鄰的出行起始點至結束點的狀態為出行,相鄰的出行結束點至起始點的狀態為停留;
3.6:若相鄰出行結束點至起始點時間間隔30分鐘,則認為相鄰的出行結束點至起始點的狀態為非活動停留,該組出行結束點和起始點轉為中間點;
3.7:若相鄰出行起始點至結束點距離間隔300米,則認為相鄰的出行結束點至起始點的狀態為非活動移動,該組出行起始點和結束點轉為中間點;
3.8:進入下一組起始點或結束點,返回3.6,直至所有起始點或結束點判斷完畢;
3.9:相鄰的出行起始點和結束點構成了一次有效的出行,記錄出行起始點的基站經緯度以及出行結束點的基站經緯度,作為機場旅客出行的出發區域和結束區域;
步驟四:交通小區匹配與交通量統計
4.1:按照步驟一至步驟三遍歷數據庫中所有機場旅客,對旅客的出行起始區域和結束區域進行判斷;
4.2:將單個機場旅客的出行起始點和結束點基站經緯度與城市交通小區進行匹配,出行起始點所在的交通小區交通產生量+1,出行結束點所在的交通小區交通吸引量+1;
4.3:讀入下一個機場旅客的數據,返回4.2,直至所有旅客的出行起始點和結束點交通小區識別完畢,最終得到城市各交通小區總的交通產生量和吸引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3038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城市智能公交站臺管理系統
- 下一篇:養老管理服務系統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