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減少車輛停在坡道上發生事故的停車制動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29205.7 | 申請日: | 2016-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098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1/10 | 分類號: | B60T1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王彩君 |
| 地址: | 211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少 車輛 停在 坡道 發生 事故 停車 制動 控制系統 | ||
減少車輛停在坡道上發生事故的停車制動控制系統,包括停車制動油缸和停車制動器,停車制動器包括動片和靜片,所述停車制動油缸的活塞桿與停車制動器的動片固定連接,還包括動力原件、氣控液壓閥、氣包、選擋換向閥、選擋氣缸、梭閥、雙壓閥、氣油門、油門氣缸、壓力傳感器、控制器、電磁閥和轉速傳感器。本發明使車輛開始運行時,停車制動自動解除。因而車輛的剎車盤不會加速磨損,剎車片也不會發熱后變硬。本發明使車輛在停車時,自動具有停車制動。因而車輛停在坡道上時就不會發生事故。本發明在車輛臨時停車時且還掛在前進擋上,自動具有停車制動,因而車輛停在坡道上時就不會發生事故。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特別涉及一種減少車輛停在坡道上發生事故的停車制動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車輛開始運行時一般需解除停車制動,停車時需進行停車制動。但實踐中經常會發生車輛開始運行但未解除停車制動,這樣會使車輛的剎車盤加速磨損和剎車片發熱后變硬。還會發生停車時未進行停車制動,這樣當車輛停在坡道上時易發生事故。另外,當車輛需臨時停車時,車輛的選擋換向閥尚掛在前進擋上,這時也需要車輛進行停車制動,否則當車輛在坡道上時也易發生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輛的剎車盤不會加速磨損、剎車片不會變硬且不會發生事故的車輛的停車制動控制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車輛的停車制動控制系統,包括停車制動油缸和停車制動器,停車制動器包括動片和靜片,所述停車制動油缸的活塞桿與停車制動器的動片固定連接,其創新點在于:
還包括動力原件、氣控液壓閥、氣包、選擋換向閥、選擋氣缸、梭閥、雙壓閥、氣油門、油門氣缸、壓力傳感器、控制器、電磁閥和轉速傳感器,所述氣油門具有油門踏板,所述選擋換向閥的進氣口P口與氣包連通,選擋換向閥的執行口A口通過兩氣通道分別與選擋氣缸的無桿腔和梭閥的A口連通,選擋換向閥的執行口B口通過兩氣通道分別與選擋氣缸的有桿腔和梭閥的C口連通,梭閥的B口與雙壓閥的第一進氣口P1口連通,雙壓閥的執行口A口與氣控液壓閥的氣控口K口連通,氣控液壓閥的進液口P口與動力原件連通,氣控液壓閥的執行口A口與停車制動油缸的有桿腔連通,所述電磁閥的進氣口P口與氣包連通,電磁閥的執行口A口與雙壓閥第二進氣口P2口連通,電磁閥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氣油門的進氣口P口與氣包連通,氣油門的執行口A口通過兩氣通道分別與油門氣缸的有桿腔和壓力傳感器的氣控口K口連通,油門氣缸的活塞桿與發動機的油門拉桿固定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和轉速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電連接,且轉速傳感器連接在車輛的輪胎處,控制器設定當轉速傳感器的轉速大于0或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大于0時由控制器控制電磁閥得電。
所述動力原件為蓄能器。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1)由于車輛開始運行時,駕駛員會將選擋換向閥掛在前進擋上,同時踩下氣油門的油門踏板使車輛開始前進,這樣可使雙壓閥的兩個進氣口同時具有壓力,壓力氣體可進入氣控液壓閥的氣控口,使氣控液壓閥的進油口與執行口相通,動力原件中的壓力油進入停車制動油缸,停車制動器的動片與靜片分離,停車制動自動解除。因而車輛的剎車盤不會加速磨損,剎車片也不會發熱后變硬。(2)由于停車時,車輛掛在空擋上,這時沒有壓力氣體進入雙壓閥的第一進氣口,也沒有壓力氣體可通過雙壓閥進入氣控液壓閥的控制口K口,氣控液壓閥的進液口與執行口不相通,動力原件中的壓力油不能進入停車制動油缸,停車制動器的動片與靜片結合,車輛自動具有停車制動。因而車輛停在坡道上時就不會發生事故。(3)當車輛需臨時停車時,車輛還掛在前進擋上,雙壓閥的第一進氣口具有壓力,但駕駛員未踩下氣油門的油門踏板,壓力傳感器的壓力為零,此時車輪轉速也為零,雙壓閥的第二進氣口不具有壓力,氣控液壓閥的進氣口與執行口不相通,動力原件中的壓力油不能進入停車制動油缸,停車制動器的動片與靜片結合,車輛自動具有停車制動。因而車輛停在坡道上時就不會發生事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2920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