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現代中醫用組合型中藥制備裝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811028945.9 | 申請日: | 2018-09-05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574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發明(設計)人: | 衣修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衣修星 |
主分類號: | A61J3/00 | 分類號: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66738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藥材 中藥 中藥煎熬裝置 搗碎 搗碎裝置 切片裝置 醫用組合 中藥烘干 中藥研磨 中藥制備 研磨 成片狀 烘干 煎熬 中藥藥材 藥飲 過濾 | ||
1.一種現代中醫用組合型中藥制備裝置,包括有中藥切片裝置,中藥烘干裝置,中藥搗碎裝置,中藥研磨裝置,中藥煎熬裝置;中藥切片裝置將中藥藥材切成片狀,中藥烘干裝置將成片狀的藥材進行烘干,中藥搗碎裝置將烘干后的藥材進行搗碎,中藥研磨裝置將搗碎后的藥材進行研磨,中藥煎熬裝置將研磨后的藥材進行煎熬,煎熬后的藥材過濾后最終得到藥飲;
中藥切片裝置,包括切片臺(A1)、尾柱(A2)和邊柱(A4);所述尾柱(A2)和邊柱(A4)分別緊密焊接于切片臺(A1)的一側及鄰側,所述切片臺(A1)的內部設有橫向貫穿切片臺(A1)的下料區(A5);所述尾柱(A2)底部的中心位置設有矩孔(A201),且所述矩孔(A201)貫穿尾柱(A2);所述切片臺(A1)的表面分別設有橫向和縱向的切斷面(A501)及滑槽(A6),且所述切斷面(A501)與滑槽(A6)之間呈垂直設置,并均嵌入設置在切片臺(A1)內,所述切斷面(A501)與下料區(A5)連通;所述滑槽(A6)的內側設有對稱的滑塊(A704)和滑軌(A7),所述滑軌(A7)與滑塊(A704)焊接,且所述滑軌(A7)通過滑塊(A704)在滑槽(A6)內保持滑動;所述滑軌(A7)的一端貫穿矩孔(A201)連接有卡塊(A702),另一端連接有第二卡接手(A701),且所述第二卡接手(A701)與滑軌(A7)焊接;所述卡塊(A702)的一側設有彈力皮筋(A703),且所述彈力皮筋(A703)的中心位置與卡塊(A702)粘結,彈力皮筋(A703)的兩端分別通過圖釘固定于切片臺(A1)和尾柱(A2)側面;所述邊柱(A4)頂部的一側焊接有連接板(A401),所述連接板(A401)的底部設有第二彈簧(A402)和第一卡接手(A403),且所述第二彈簧(A402)端部分別與連接板(A401)和第一卡接手(A403)焊接;所述與尾柱(A2)對側的切片臺(A1)頂部安裝有切片裝置(A3),所述切片裝置(A3)由碳素鋼(A303)、鍘刀(A302)、活動壓塊(A304)和第一彈簧(A305)構成;所述碳素鋼(A303)的頂部設有縱向深度的夾縫(A301),所述夾縫(A301)的內側設有矩槽(A306),且所述矩槽(A306)貫穿碳素鋼(A303),所述活動壓塊(A304)兩端均設有限位塊(A309),且所述活動壓塊(A304)嵌入設置于矩槽(A306)中,并通過限位塊(A309)與矩槽(A306)保持相對滑動;所述矩槽(A306)外側的限位塊(A309)與鍘刀(A302)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活動壓塊(A304)的底部設有第一彈簧(A305)和墊片(A312),且所述第一彈簧(A305)端部分別對活動壓塊(A304)和墊片(A312)焊接;所述設置于夾縫(A301)內的限位塊(A309)頂部設有卡接片(A311)和擠壓塊(A307),且所述卡接片(A311)與擠壓塊(A307)之間鉸接;所述擠壓塊(A307)頂部焊接有搖桿(A308),所述限位塊(A309)的側面安裝有滾輪(A310),且所述滾輪(A310)與夾縫(A301)內壁貼合;
中藥烘干裝置,包括烘干箱(B1)、旋轉機構(B7)和夾具機構(B8);所述旋轉機構(B7)呈水平設置在烘干箱(B1)的內側壁,并與烘干箱(B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機構(B7)的一側設有夾具機構(B8);所述旋轉機構(B7)由電機(B7-1)、轉軸(B7-2)和輔助托架(B7-3)構成,所述電機(B7-1)呈水平設置在烘干箱(B1)的內側壁,并與烘干箱(B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電機(B7-1)的一側設有轉軸(B7-2),所述轉軸(B7-2)的一端嵌入設置在電機(B7-1)的內部,并與電機(B7-1)活動連接,所述電機(B7-1)的對側設有輔助托架(B7-3),所述輔助托架(B7-3)呈水平設置在烘干箱(B1)的內側壁,并與烘干箱(B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轉軸(B7-2)的另一端與輔助托架(B7-3)活動連接,所述夾具機構(B8)由承載板(B802)、蓋板(B805)和彈簧(B804)構成,所述承載板(B802)的底部設有兩個對稱分布的固定鈕(B801),所述承載板(B802)與轉軸(B7-2)通過固定鈕(B801)固定連接,所述承載板(B802)的一側設有蓋板(B805),所述蓋板(B805)與承載板(B802)鉸接,所述承載板(B802)與蓋板(B805)的夾角之間設有彈簧(B804),所述彈簧(B804)的兩端分別與承載板(B802)和蓋板(B805)焊接,所述承載板(B802)的頂部設有第一紗網(B803),所述第一紗網(B803)與承載板(B802)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蓋板(B805)的側面設有第二紗網(B806),所述第二紗網(B806)與蓋板(B805)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烘干箱(B1)的內部設有加熱器(B10),所述加熱器(B10)呈水平設置在烘干箱(B1)的內底部中間位置,并與烘干箱(B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加熱器(B10)的側面設有兩個對稱分布的風扇(B9),所述風扇(B9)呈水平設置在烘干箱(B1)的內底部邊緣位置,并與烘干箱(B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烘干箱(B1)的側面設有電源線(B3),所述風扇(B9)、電機(B7-1)和加熱器(B10)均與電源線(B3)電性連接,所述烘干箱(B1)的側面設有封閉門(B4)和合頁(B2),所述封閉門(B4)與烘干箱(B1)通過合頁(B2)活動連接;
中藥搗碎裝置,包括操作臺(C1)、搗藥腔(C8)及支撐桿(C4);所述支撐桿(C4)設置在操作臺(C1)的頂部,并與操作臺(C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操作臺(C1)的側面設有蓋板(C2),且所述蓋板(C2)與操作臺(C1)通過合頁活動連接,所述搗藥腔(C8)的內側設置有錘頭(C10),所述錘頭(C10)的頂部設有連接繩(C14),且所述連接繩(C14)與錘頭(C10)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繩(C14)的一端設有轉動盤(C13),且所述轉動盤(C13)嵌套設置在連接繩(C14)中,所述轉動盤(C13)的一側設有轉動軸(C12),且所述轉動軸(C12)嵌入設置在轉動盤(C13)中,所述操作臺(C1)的頂部一側設有安裝板(C11),且所述安裝板(C11)與操作臺(C1)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搗藥腔(C8)的內側設置有調節板(C15),所述調節板(C15)的側面設有調節桿(C7),且所述調節桿(C7)與調節板(C15)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搗藥腔(C8)的底部設有收集管(C16),且所述收集管(C16)貫穿搗藥腔(C8)的底壁,所述收集管(C16)的一端設有防菌袋(C17),且所述防菌袋(C17)嵌套設置在收集管(C16)上,所述防菌袋(C17)的底部設置有橫板(C18),且所述橫板(C18)與操作臺(C1)的內壁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中藥研磨裝置,包括磨盤(D1)、底座(D2)和卸料口(D3);所述卸料口(D3)呈燕尾狀嵌入設置于磨盤(D1)一側,并與磨盤(D1)卡合,所述底座(D2)設置于磨盤(D1)底部,所述底座(D2)的頂部設有對稱的支撐架(D202),且所述支撐架(D202)端部分別與磨盤(D1)及底座(D2)焊接;所述磨盤(D1)底部的中心位置設有磨石(D103)和第一軸承(D104),且所述第一軸承(D104)嵌入設置在磨盤(D1)的底部,并與磨盤(D1)卡合;所述磨盤(D1)的底部設有傾斜磨壁(D101),且所述傾斜磨壁(D101)沿第一軸承(D104)向磨盤(D1)邊沿延伸并傾斜;所述磨盤(D1)的內側壁刻有均勻分布的磨環(D102),所述底座(D2)的中心位置嵌入設置有第二軸承(D201);所述磨盤(D1)的頂部設有梅花架(D4)和傳動軸(D5),所述梅花架(D4)呈“十”狀設置,且所述傳動軸(D5)貫穿磨石(D103)中心位置嵌入設置于梅花架(D4)的中心位置,并與梅花架(D4)之間實現過盈配合;所述梅花架(D4)的底部設有四個牽引軸(D402),且所述牽引軸(D402)頂部與梅花架(D4)鉸接,所述牽引軸(D402)的底端連接有磨輥(D401);所述磨輥(D401)的側面設有多個環繞設置的合金錐(D403),且所述合金錐(D403)與磨輥(D401)緊密焊接,所述磨輥(D401)的底部嵌入設置有第三軸承(D405),且所述第三軸承(D405)外圈與磨輥(D40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軸承(D405)內圈嵌入設置有滾珠(D404),且所述滾珠(D404)與傾斜磨壁(D101)相接觸;
中藥煎熬裝置,包括煮鍋(E1)、煎鍋(E2)、密封蓋(E3)和底座(E4);所述密封蓋(E3)設置于煮鍋(E1)頂部并與煮鍋(E1)鉸接,底座(E4)設置于煮鍋(E1)底部,所述煎鍋(E2)設置于煮鍋(E1)內部;所述煮鍋(E1)的頂部邊緣設有倒液口(E102),且所述倒液口(E102)貫穿煮鍋(E1);所述底座(E4)的中心位置設有基槽(E402),且所述基槽(E402)嵌入設置在底座(E4)內;所述基槽(E402)內安裝有電機(E6),所述電機(E6)的電機軸分別套接有一對軸承(E602)及一對密封墊(E603),且所述軸承(E602)的外圈分別貫穿煮鍋(E1)和煎鍋(E2),并均與煮鍋(E1)和煎鍋(E2)之間實現過盈配合,所述密封墊(E603)分別貼合于煮鍋(E1)和煎鍋(E2)內底壁;所述電機(E6)的電機軸頂端連接有槳葉(E201);所述煎鍋(E2)的頂部設有蓋網(E204),且所述蓋網(E204)與煎鍋(E2)鉸接,所述煎鍋(E2)的側面設有多個呈環狀均勻分布的出液孔(E202),且所述出液孔(E202)貫穿煎鍋(E2);所述煮鍋(E1)的內底壁設有第一加熱芯(E101);所述密封蓋(E3)底部的中心位置設有熔斷器(E301)和第二加熱芯(E303),且所述熔斷器(E301)與密封蓋(E3)通過螺絲連接,所述第二加熱芯(E303)呈垂直與熔斷器(E301)固定連接;所述底座(E4)的側面分別設有電機開關(E401)和電源線(E5),且所述第一加熱芯(E101)和第二加熱芯(E303)之間并聯后分別與熔斷器(E301)和電源線(E5)串聯;所述電機(E6)、電機開關(E401)和電源線(E5)之間串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衣修星,未經衣修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2894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