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28218.2 | 申請日: | 2018-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759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姜娟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倫律師事務所 11477 | 代理人: | 李蔚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清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終端 | ||
本公開是關于終端。終端包括:前玻璃蓋板、柔性可彎曲顯示屏和背殼;其中:前玻璃蓋板為一體式玻璃成型,包括:覆蓋終端正面的正面區域、分別緊鄰正面區域的第一曲面區域、第二曲面區域、第三曲面區域和第四曲面區域;第一曲面區域、第二曲面區域、第三曲面區域和第四曲面區域分別覆蓋終端的四個側邊;背殼,分別與第一曲面區域、第二曲面區域、第三曲面區域和第四曲面區域連接;柔性可彎曲顯示屏,貼合于前玻璃蓋板的內表面,彎曲至終端各個側面,并且在終端的各個側邊的重合區域二次彎曲,覆蓋終端的四個側邊及各所述重合區域。本公開提高屏幕正面的屏占比,簡化終端結構,提高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智能設備領域,尤其涉及終端。
背景技術
近年來便攜式電子設備尤其是智能手機市場的迅速發展,使得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用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子設備,用戶希望智能手機能夠實現越來越多的功能,同時智能手機與用戶之間的交互形式也日益多樣化,而屏幕作為一個重要的交互媒介,已經成為手機的評價指標之一。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屏幕越來越大幾乎成為手機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屏幕越來越大,并不意味著用戶體驗越來越好,畢竟對于一種移動終端來說,便攜性、操控性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有限的手機尺寸,讓屏幕的有效顯示面積越來越大就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個主流趨勢;對于采用全面屏的智能手機,屏占比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參數,屏占比是指屏幕面積與手機前蓋板面積的相對比值,是智能手機從外觀上比較容易獲得用戶視覺好感的重要參數之一。
相關技術中,為了防止屏幕漏光、及方便走線,在智能手機的屏幕的兩邊設立黑邊,但是,這類黑邊并不屬于屏幕的有效顯示區域,這就限制了智能手機屏占比的提升空間,那么如何消除黑邊就成為智能手機設計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包括:前玻璃蓋板、柔性可彎曲顯示屏和背殼;其中:
所述前玻璃蓋板為一體式玻璃成型,包括:覆蓋所述終端正面的正面區域、分別緊鄰所述正面區域的第一曲面區域、第二曲面區域、第三曲面區域和第四曲面區域;所述第一曲面區域、第二曲面區域、第三曲面區域和第四曲面區域分別覆蓋所述終端的四個側邊;
所述背殼,分別與所述第一曲面區域、第二曲面區域、第三曲面區域和第四曲面區域連接;
所述柔性可彎曲顯示屏,貼合于所述前玻璃蓋板的內表面,彎曲至所述終端各個側面,并且在所述終端的各個側邊的重合區域二次彎曲,覆蓋所述終端的四個側邊及各所述重合區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玻璃蓋板的各個曲面區域彎曲至所述終端背面;所述柔性可彎曲顯示屏彎曲至所述終端背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可彎曲顯示屏包括: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屏幕。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蓋板玻璃的正面保護玻璃的形狀包括以下任一種形狀:平面、2.5維弧面、或曲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玻璃蓋板的材料,包括:無機玻璃、或有機玻璃。
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該技術方案通過一體式玻璃成型的前玻璃蓋板覆蓋終端正面及四個側邊,將柔性可彎曲顯示屏彎曲并覆蓋終端側邊,使得終端正面及側邊由同一塊屏幕覆蓋,屏幕的黑邊均被折彎到側面,提高屏幕正面的有效顯示區域和屏占比,并且不需要為終端側邊配置金屬中框,能夠簡化終端結構,使得終端外觀更加簡潔美觀,能夠提高用戶體驗。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開。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公開的原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2821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存儲器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種過負荷控制方法、裝置、設備及可讀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