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語義相似性的個性化中醫診療信息和中藥信息智能匹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1027747.0 | 申請日: | 2018-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929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梢;周武愛;賴新星;吳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40/289 | 分類號: | G06F40/289;G06F40/30;G06N3/08;G16H20/10;G06F16/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恒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24 | 代理人: | 李強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語義 相似性 個性化 中醫 診療 信息 中藥 智能 匹配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語義相似性的個性化中醫診療信息和中藥信息智能匹配方法。本方法首先訓練神經網絡模型,提取出癥狀、舌脈等中醫四診信息、證候、疾病與中藥或方劑的功效、治法等術語之間的語義關系。在此基礎上,定義個性化中醫診療信息和中藥(中成藥)適應癥、禁忌癥信息的匹配,其中診療信息和適應癥的匹配包括適應癥的語義相似性得分、關鍵動詞匹配、關鍵證候術語匹配和關鍵疾病術語匹配,診療信息和禁忌癥的匹配包括禁忌癥術語匹配。本方法在語義關系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關鍵術語匹配,放大正確的匹配結果、懲罰具有違禁用藥風險的匹配結果,從而實現個性化中醫診療信息和中藥或中成藥信息的智能匹配,有望降低臨床上中藥或中成藥不合理使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語義相似性的個性化中醫診療信息和中藥信息智能匹配方法。
背景技術
中醫“四診”是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或證候方法的概括,體現了醫者的思維過程,是醫者主觀思維對人體狀態變化的綜合識別。中醫“四診”信息反映人體的形、神內容,反映人體狀態的變化,為辨證論治提供可靠依據。現代醫學技術給人類健康事業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為中醫藥從中醫學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等方面進行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了技術支持。例如,傳統的舌診、脈診主要依賴于臨床醫師的主觀判斷和個人經驗及環境等的束縛,而現代化的舌象、脈象信息的數字化分析能夠為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中醫臨床辨證分型和療效評價提供客觀依據。再例如,慢性胃炎辨病存在一定難度,故臨床須結合胃鏡的微觀望診,而在中醫診療中,借助胃鏡則能提高慢性胃炎辨證的準確性。因此,中醫的發展也應吸收西醫的優勢,中醫在診療病人的同時,也應適當應用西醫診療信息,即獲取病人的個性化中醫診療信息是精確把握病人狀態的關鍵。
中成藥也是中藥,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飲片為原料,按規定的處方和標準制成具有一定規格的劑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劑[1]。中成藥有著悠久的歷史,應用廣泛,在防病治病、保障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臨床上不合理使用中成藥的現象較為突出。2012年4月13日,由人民政協報社主辦的“中成藥合理使用與上市后再評價”研討會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70%的中成藥是綜合醫院的西醫醫師開出,臨床中成藥不合理使用率最高達四成[2]。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現在辨證不準、用法用量不當、違禁用藥、聯合用藥不合理、療程不明確等方面[3]。中成藥的處方是針對某種病證或癥狀,依據中醫理論制定的,因此使用時要依據中醫理論辨證選藥,或辨病辨證結合選藥。同時,中成藥的使用也應充分重視藥品說明書禁忌癥信息,以期最大程度地減少因違反用藥禁忌而導致的中成藥不合理使用現象。因此,如何建立患者診療信息和中藥或中成藥信息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合理有效匹配,成為降低中成藥不合理使用率的關鍵。
目前,在患者診療信息和藥物信息的匹配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劉振平[4]將患者診療信息和藥物適應癥信息中匹配上的病癥特征個數定義為“匹配度”,從而初步實現藥物的篩選,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藥物禁忌信息和副反應信息實現再次篩選。袁洪等[5]從特定疾病患者的臨床數據出發,通過限定關鍵詞建立與某一疾病患者相關的索引數據庫,提取每個患者的編號、醫生、科室、生命體征、診斷、藥物、檢驗信息。同時建立衡量與所述某一疾病相關的藥物有效性的數據指標。根據提取的信息和數據指標構建加權星型異構數據模型,對加權星型異構數據模型進行排序,獲取適合某一疾病患者的藥物的排名信息。李學明等[6]則從文獻信息出發,通過限定醫學主題詞表來建立與高血壓某一類特殊人群相關的文章的摘要數據庫,提取每篇與高血壓某一類特殊人群相關的文章中的文章、作者、期刊、出版物類型和各類降壓藥物的信息;建立衡量與高血壓某一類特殊人群相關的文章質量的數據指標,根據提取的信息和數據指標構建加權異構圖形,對加權異構圖形排序,獲取適合所述高血壓某一類特殊人群的降壓藥物排名信息。曹慶恒[7]將患者的醫學要素信息和藥物的藥學要素信息進行匹配比對,實現智能選藥。以上匹配方法仍然是文字字符匹配,即在方法層面上,解決的仍然是“有或無”病癥特征的問題,并沒有從語義關系上進行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277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