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充電系統的磁芯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1027579.5 | 申請日: | 2018-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215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賀凡波;葛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4 | 分類號: | H01F27/24;H01F27/36;H01F3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莎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芯 磁芯結構 無線充電系統 電磁場 屏蔽層 充電 充電安全性 發射線圈 接收線圈 應用場景 減小 纏繞 靈活 覆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線充電系統的磁芯結構,包括:磁芯本體,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三磁芯,所述第二磁芯與第三磁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兩端;所述第二磁芯與第三磁芯均設有充電面;線圈,纏繞于所述第一磁芯上,所述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可沿所述第一磁芯到達所述第二磁芯和第三磁芯;屏蔽層,覆蓋于所述磁芯本體與線圈,所述充電面的位置不設置所述屏蔽層;所述第二磁芯、第三磁芯的面積是所述第一磁芯的面積的至少三倍;所述第一磁芯的厚度是所述第二磁芯、第三磁芯的厚度的至少三倍。本發明的磁芯結構能夠減小發射線圈于接收線圈之間的電磁場強度,提高充電安全性,同時結構設計靈活,能夠適應性地安裝于不同應用場景的相應位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充電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無線充電系統的磁芯結構。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作為一種新能源汽車,已經受到普遍認可并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目前,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主要分為有線充電與無線充電兩種,其中,無線充電方式具有無需配置笨重的插頭和電纜,無需人為操作,沒有漏電危險,使用方便等優勢,因而將無線充電技術作為主要研發方向。
根據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無線發射器的發射線圈與無線接收器的接收線圈之間以及周圍會產生電磁場,電磁場過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且,金屬物質會在過大的電磁場中嚴重發熱,有可能帶來火災危害。
現有的無線充電系統的磁芯結構,一般是于磁芯本體上設置盤繞的線圈,此種結構的磁芯結構,于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之間產生的電磁場較大,而且,結構形式較為單一,無法適應性地安裝于多種應用場景下的安裝位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無線充電系統的磁芯結構,能夠減小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之間的電磁場強度,且結構設計靈活,能夠適應性地安裝于不同應用場景的相應位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充電系統的磁芯結構,包括:
磁芯本體,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三磁芯,所述第二磁芯與第三磁芯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兩端;所述第二磁芯與第三磁芯均設有充電面;
線圈,纏繞于所述第一磁芯上,所述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可沿所述第一磁芯到達所述第二磁芯和第三磁芯;
屏蔽層,覆蓋于所述磁芯本體與線圈,所述充電面的位置不設置所述屏蔽層。
可選的,所述第二磁芯連接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端,所述第三磁芯通過磁導體連接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端。
可選的,所述第二磁芯通過第一磁導體連接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端,所述第三磁芯通過第二磁導體連接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端。
可選的,所述第二磁芯、第三磁芯的面積是所述第一磁芯的面積的至少三倍。
可選的,所述第一磁芯的厚度是所述第二磁芯、第三磁芯的厚度的至少三倍。
可選的,所述磁導體上覆蓋所述屏蔽層。
可選的,所述第一磁導體、第二磁導體上覆蓋所述屏蔽層。
可選的,所述屏蔽層為非封閉屏蔽層,在所述屏蔽層上不存在環繞所述磁芯本體中主磁通的封閉回路。
可選的,所述磁芯結構對應設置于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中,所述發射線圈的磁芯結構的所述第二磁芯的充電面與所述接收線圈的磁芯結構的所述第二磁芯的充電面位置正對,所述發射線圈的磁芯結構的所述第三磁芯的充電面與所述接收線圈的磁芯結構的所述第三磁芯的充電面位置正對。
可選的,所述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三磁芯構成門框形狀。
可選的,所述第二磁芯與第三磁芯設置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同側,或是所述第二磁芯與第三磁芯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磁芯的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有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10275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