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方法、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95661.0 | 申請日: | 201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490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尹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22 | 分類號: | H01Q1/22;H01Q1/24;H01Q1/36;H01Q21/00;H01Q21/06;H01Q21/3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錢凱 |
| 地址: | 51907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sub 天線 毫米波 共存 結構 方法 移動 終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方法、移動終端,包括Sub?6天線和毫米波天線,所述Sub?6天線和毫米波天線鑲嵌設置,毫米波天線嵌入Sub?6天線中,包括以下方法:在移動終端上布置Sub?6天線;在不影響Sub?6天線的性能的情況下開設通槽,將毫米波天線嵌入Sub?6天線的通槽中,實現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本發明將Sub?6天線和毫米波天線鑲嵌設置,將毫米波天線嵌入Sub?6天線中,實現了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且不影響Sub?6天線與毫米波的天線性能,提升移動終端空間利用率,有效地利用較小空間實現了5G頻段全覆蓋,提升移動終端天線的頻率覆蓋和收發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方法、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全球對于第五代(5G)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正在逐漸升溫,5G所使用的頻段分為6GHz以下Sub-6和毫米波。對于Sub-6MIMO頻段,我國工信部已規劃3.3GHz~3.6GHz為天線的工作頻段之一;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明確將27.5GHz~28.35GHz、37GHz~38.6GHz和38.6GHz~40GHz作為5G毫米波頻段的工作范圍,我國工信部也正在公開征集24.75GHz~27.5GHz、37GHz~42.5GHz或其它頻段的規劃意見,移動終端設備廠商已經計劃將5G功能作為其新一代移動終端產品的標準配置,并將按照計劃在2020年實現5G的商品化,為了實現5G頻段的全覆蓋,移動終端需要同時支持Sub-6的MIMO結構和毫米波結構,而終端天線的設計空間卻未增大,相反,當前流行的全面屏及全金屬背殼等設計方案進一步減小了天線的設計空間,在終端功能增加的同時,留給天線的空間也一直都在壓縮,目前,現有技術中只分別給出了單獨為Sub-6的5G MIMO天線結構或者單獨為毫米波的天線結構,因此,如何在移動終端里設置具有全面覆蓋5G所有頻段的天線結構,使其能夠同時支持sub-6的5G MIMO天線和毫米波天線陣列成為了現階段的一個研究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天線的設計空間小,且不能同時支持ub-6的5GMIMO天線和毫米波天線陣列實現5G頻段全覆蓋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方法、移動終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包括Sub-6天線和毫米波天線,所述Sub-6天線上開設有通槽,所述毫米波天線嵌設于Sub-6天線的通槽中。
進一步的,多個毫米波天線組成一個毫米波天線陣列。
進一步的,所述毫米波天線陣列包括介質板,所述介質板上布置有多個天線單元。
進一步的,Sub-6天線鑲嵌有多個毫米波天線陣列。
進一步的,多個毫米波天線陣列間隔嵌入Sub-6天線中。
進一步的,多個毫米波天線陣列等距或不等距排列于Sub-6天線上。
一種移動終端,包括上述的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所述移動終端為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
進一步的,所述的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結構布置于移動終端的短邊。
一種移動終端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布置方法,方法如下:
在移動終端上布置Sub-6天線;
在不影響Sub-6天線的性能的情況下開設通槽;
將毫米波天線嵌入Sub-6天線的通槽中,Sub-6天線與毫米波天線共存。
進一步的,多個毫米波天線陣列間隔嵌入Sub-6天線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956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搭配常規芯片的全向性群讀RFID天線及標簽
- 下一篇:天線系統及移動終端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