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干擾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83352.1 | 申請日: | 2018-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674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孫紅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525 | 分類號: | H04B1/525;H04B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志博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0 | 代理人: | 陳紅 |
| 地址: | 523841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干擾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降低干擾的方法及裝置,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用以解決在LTE網絡和5G網絡形成雙連接的時候,可能由于發生諧波干擾而導致終端的接收靈敏度下降的問題。方法包括:終端在目標頻帶的帶寬大于預設閾值的情況下,向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第一請求消息,第一請求消息用于請求第一網絡設備在目標頻帶傳輸數據,目標頻帶為第一頻帶中除第一重疊頻帶外的頻帶,第一重疊頻帶為第一頻帶和第二頻帶重疊的部分,第一頻帶為第一網絡設備在第一網絡為終端分配的第一資源對應的頻帶,第二頻帶為第二網絡設備在第二網絡為終端分配的第二資源對應的頻帶;終端接收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的響應消息,響應消息用于確認第一網絡設備在目標頻帶傳輸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低干擾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的發展,在非獨立組網(Non-StandAlone,簡稱NSA)的架構下,提出了LTE網絡和5G網絡雙連接的機制,即要求終端支持雙連接技術,采用雙射頻同時連接LTE網絡與5G網絡,并采用LTE鏈路和5G鏈路雙鏈路進行數據的傳輸。
然而,在5G網絡和LTE網絡形成雙連接的時候,由于射頻器件的非線性等因素容易導致終端存在自干擾問題,即上行可能對下行接收產生諧波干擾,造成接收端靈敏度下降。例如5G網絡的n77頻帶或者n78頻帶和LTE網絡的B3頻帶形成雙連接的時候,終端在B3頻帶上的發射信號的二次諧波可能會落在5G網絡的n77頻帶或者n78頻帶內,因此可能對5G網絡造成諧波干擾問題,從而導致終端的接收靈敏度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降低干擾的方法及裝置,以解決在終端與LTE網絡和5G網絡形成雙連接的時候,可能由于發生諧波干擾而導致終端的接收靈敏度下降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降低干擾的方法,應用于終端,該方法包括:
在目標頻帶的帶寬大于預設閾值的情況下,向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第一請求消息,該第一請求消息用于請求該第一網絡設備在該目標頻帶傳輸數據,該目標頻帶為第一頻帶中除第一重疊頻帶之外的頻帶,該第一重疊頻帶為該第一頻帶和第二頻帶重疊的部分,該第一頻帶為該第一網絡設備在第一網絡中為該終端分配的第一資源對應的頻帶,該第二頻帶為第二網絡設備在第二網絡中為該終端分配的第二資源對應的頻帶;
接收該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的響應消息,該響應消息用于該終端確認該第一網絡設備在該目標頻帶傳輸數據。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降低干擾的方法,應用于第一網絡設備,該方法包括:
接收終端發送的第一請求消息,該第一請求消息用于該終端請求該第一網絡設備在目標頻帶傳輸數據,該目標頻帶為第一頻帶中除第一重疊頻帶之外的頻帶,且該目標頻帶的帶寬大于預設閾值,該第一重疊頻帶為該第一頻帶和第二頻帶重疊的部分,該第一頻帶為該第一網絡設備在第一網絡中為該終端分配的第一資源對應的頻帶,該第二頻帶為第二網絡設備在第二網絡中為該終端分配的第二資源對應的頻帶;
向該終端發送第一響應消息,該第一響應消息用于該終端確認該第一網絡設備在該目標頻帶傳輸數據。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該終端包括:發送模塊和接收模塊;
該發送模塊,用于在目標頻帶的帶寬大于預設閾值的情況下,向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第一請求消息,該第一請求消息用于請求該第一網絡設備在該目標頻帶傳輸數據,該目標頻帶為第一頻帶中除第一重疊頻帶之外的頻帶,該第一重疊頻帶為該第一頻帶和第二頻帶重疊的部分,該第一頻帶為該第一網絡設備在第一網絡中為該終端分配的第一資源對應的頻帶,該第二頻帶為第二網絡設備在第二網絡中為該終端分配的第二資源對應的頻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8335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