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配網DTU裝置及其接入智能設備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80288.1 | 申請日: | 2018-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677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1 |
| 發明(設計)人: | 丁浩川;王仁斌;李俊;胡紹謙;湯震宇;朱中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武玉琴;鮑曉芳 |
| 地址: | 21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配網 智能設備 主站 測控模塊 轉發 規約轉換裝置 通信管理程序 通信管理模塊 信息處理結果 規約 開發效率 通信模塊 統一處理 復用 電網 返回 開發 重復 維護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配網DTU裝置及其接入智能設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DTU裝置的通信管理模塊接收來自配網主站、保護測控模塊和智能設備的信息;所述信息如果是A類信息,則統一處理后將A類信息處理結果返回所述配網主站;所述信息如果是B類信息,則轉發來自所述配網主站的所述B類信息到所述保護測控模塊,轉發來自所述保護測控模塊的所述B類信息到所述配網主站。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通過復用電網規約轉換裝置的通信管理程序,解決DTU裝置接入種類繁多、規約各異的智能設備的需求,而無需單獨開發通信模塊,避免了重復開發,提高了開發效率,減少維護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的配電網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配網DTU裝置及其接入智能設備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配網領域,DTU(Data Transfer unit)無線終端裝置主要用于常規開閉所、開關站、環網柜等地面多路開關場合,其主要完成對開關設備的位置信號以及電壓、電流等模擬量信息的采集和計算,接受并執行配網主站的遙控指令,因此DTU均需具備與配網主站的通信能力。但在某些特殊的場合,DTU除了具備與配網主站的通訊能力以外,還需要具備智能設備的接入能力,如線損、電度表等。
為了接入站內的智能設備,現有的方法是在DTU保護測控平臺上開發規約模塊。由于市場上智能設備廠家繁多,規約不統一,因此每遇到一個廠家就需要重新開發規約。后續廠家設備升級、規約有調整,還需要不停的去維護,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影響了現場工程進度。
因此,有必要針對智能設備的接入研究出一種可靠、高效的方法,以便節省人力、物力,節約維護成本,提高維護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配網DTU裝置及其接入智能設備的方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配網DTU裝置接入種類繁多、規約各異的智能設備,提供一種可靠、高效、維護方便的接入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網DTU裝置接入智能設備的方法,包括:
所述DTU裝置的通信管理模塊接收來自配網主站、智能設備和所述DTU裝置的保護測控模塊的信息;
所述信息如果是A類信息,則統一處理后將A類信息處理結果返回所述配網主站;
所述信息如果是B類信息,則轉發來自所述配網主站的所述B類信息到所述保護測控模塊,轉發來自所述保護測控模塊的所述B類信息到所述配網主站。
進一步地,所述DTU裝置的通信管理模塊接收來自配網主站、智能設備和所述DTU裝置的保護測控模塊的信息中,
所述通信管理模塊利用內置的規約轉換模塊來轉換私有規約以選擇接收對應的所述智能設備的信息。
進一步地,所述信息如果是A類信息,則統一處理后將A類信息處理結果返回所述配網主站,包括:
所述信息如果是A類信息,則所述通信管理模塊的實時數據庫對所述信息統一處理得到所述A類信息處理結果;
所述通信管理模塊將所述A類信息處理結果返回所述配網主站。
進一步地,所述DTU裝置的通信管理模塊與所述配網主站通過配網104/101規約進行通信;
所述通信管理模塊與所述保護測控模塊通過配網104規約通信;
所述通信管理模塊與所述智能設備通過匹配的私有規約進行通信。
進一步地,所述私有規約包括Modbus RTU規約。
進一步地,所述A類信息包括遙測、遙信、遙控信息的一種或一種以上;所述請求響應B類信息包括定值、波形文件、極值文件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配網DTU裝置,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802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