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的速度調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71864.6 | 申請日: | 2018-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938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嵩 | 申請(專利權)人: | 貫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30/14 | 分類號: | B60W30/14;B60W40/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鄭永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速度 調控 裝置 | ||
本發明一種車輛的速度調控裝置,包括一車輛包含有一驅動馬達、一電池,一加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以小于0.5秒的時間間隔偵測車輛的行駛加速度一次并產生一行駛加速度值;以及一主控制器電性鏈接至驅動馬達、電池與加速度傳感器,主控制器具有一定速行駛設定值、一計算單元,主控制器接收加速度傳感器所偵測車輛的行駛加速度值,該計算單元計換算該行駛加速度值并產生一換算車速值,且主控制器比較該換算車速值與定速行駛設定值而輸出調整訊號于驅動馬達、電池,以避免車輛在大幅的速度落差之間進行不平均的加速的節能省電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速度控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定速行駛控制的速度調控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電能用于各種車輛的輔助動力,用以驅動控制車輛的速度,從早期的助力車,到近來的電動機車,甚至是四輪的電車,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
而且,無論是兩輪的電動機車或是四輪電車的速度控制,都少不了定速巡航的控制功能,一般而言,大致會使用速度傳感器偵測車輛的行駛速度,配合一控制單元具有內建的定速行駛默認值并聯結至驅動馬達與電池,再將所偵測車輛的行駛速度傳送至車輛的控制單元,使控制單元比較車輛的行駛速度與定速行駛默認值,而提高或減少驅動馬達、電池輸出的調整控制,其有關速度傳感器在一般助力車上的定速控制運用如中國臺灣申請第103115884號的「調整電動助力車之模式的方法及電動助力系統」所示。
然而,以輪胎直徑為70cm的兩輪機車定速行駛默認值20km/hr為例,控制單元當車速從20km/hr降為18km/hr才確認速度的降低而開始提高驅動馬達、電池的輸出來加速,則輪胎直徑:D=70 cm=0.7m,由于使用速度傳感器偵測車輛的行駛速度要通過輪圈旋轉一圈以上(在此僅以兩圈為例計算),則輪胎繞兩圈長度:
而減速時的平均速度:
另,控制單元確認減速所耗秒數為:
定速行駛默認值:
降速以后的速度:v1=18(km/hr)=5.00(m/s)。
如圖7所示,若以人體40加車體50的重量90公斤的質量為例,計算從18km/hr加速到20km/hr所耗能量為:
在圖7中,上述使用速度傳感器偵測車輛的行駛速度需要通過輪圈旋轉兩圈以上,致使控制單元確認降速的時間點相對落后,使車輛從圖中A點行駛到B點的車速降到18km/hr;這時控制單元開始提高加速的供電,又因為通過輪圈旋轉的測速機制造成測速時間點落后關系往往會加速過頭,而使車速大幅超過定速行駛默認值20(km/hr),如圖中C點所示,有可能已經把車速加到25(km/hr)。
另,如圖6所示,為針對使用速度傳感器偵測行駛速度來進行定速控制的一般車輛,依據每隔0.5秒傳送1筆數據的狀況下的用電模式(Power Model),圖中以粗黑線表示車速而以細黑線表示電流,上述因為通過輪圈旋轉測速的偵測采樣的時間落差過大,使得車輛在大幅度的速度落差之間進行不平均的加速,往往會有重復性的過度加速而形成圖中斜線區域所示的較耗電區,不但造成車速的不穩定性與電能的無謂虛耗,是為一般車輛使用速度傳感器偵測行駛速度來進行定速控制操作的最大缺點。
所以,如何針對使用速度傳感器偵測車輛的行駛速度來進行定速控制的一般車輛,因為不平均的加速而造成車速的不穩定性與電能的無謂虛耗等缺點而進行創新發明,是為本發明所欲行解決的困難點所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車輛的速度調控裝置,避免車輛在大幅度的速度落差之間進行不平均的加速,及避免重復性的過度加速所造成的電能無謂虛耗而相對達到節能省電,同時避免過大幅度加速以維持車輛速度的穩定性。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貫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貫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718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