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芯統包電纜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抑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71527.7 | 申請日: | 2018-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749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浩鳴;李季;房晟辰;宋鵬先;李旭;朱明正;于洋;孟崢崢;李琳;林國洲;胡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27/26 | 分類號: | G01R27/26;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來佳 |
| 地址: | 300384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統包 電纜 測量 中的 電流 抑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芯統包電纜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抑制方法,其主要技術特點是:搭建電纜介損測試回路,在測試回路上施加電壓;在三芯統包電纜的首端測量A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A1、B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B1和C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C1;將A、B、C相電纜的首端電氣相連,測量三相泄漏電流I01;在末端分別測量三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A2、IB2、IC2;將A、B、C相電纜的末端電氣相連,測量三相泄漏電流I02;計算每一相的介損值。本發明可實現三芯統包電纜在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的抑制功能,分別測量首端泄露電流和末端泄露電流,進而計算每相的介損值,可以有效減少電纜沿線的分布式雜散泄漏電流給測量結果帶來的誤差,更加準確反映電纜主絕緣的介損。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壓電氣試驗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三芯統包電纜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抑制方法。
背景技術
介損測量是評估電氣設備運行狀態的一種試驗手段。但是,對于電力電纜而言,由于電纜電容量大、線路長度長,因此,電氣參數分布特性顯著。由于電氣參數的分布性,造成介損測量中會出現誤差,誤差的來源主要是電纜沿線的電容分布式效應導致的泄漏電流。由于介損主要通過主絕緣泄漏電流來反映,但實際測量中,由于電纜多層結構造成的分布式雜散泄漏電流會對主絕緣泄漏電流造成疊加效益,導致測量結果偏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且測量結果準確的三芯統包電纜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抑制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三芯統包電纜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搭建電纜介損測試回路,在測試回路上施加電壓;
步驟2、在三芯統包電纜的首端測量A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A1、B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B1和C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C1;
步驟3、將A、B、C相電纜的首端電氣相連,測量三相泄漏電流I01;
步驟4、在末端分別測量三相電纜的泄漏電流IA2、IB2、IC2;
步驟5、將A、B、C相電纜的末端電氣相連,測量三相泄漏電流I02;
步驟6、采用如下公式計算每一相的介損值tanδA、tanδB、tanδC:
其中ω為電源的角頻率,U為測試回路上施加電壓,IA、IB、Ic為抑制雜散電流后的A、B、C相電流;
通過以上步驟,可有效抑制三芯統包電纜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可實現三芯統包電纜在介損測量中的雜散電流的抑制功能,分別測量首端泄露電流和末端泄露電流,進而計算每相的介損值,可以有效減少電纜沿線的分布式雜散泄漏電流給測量結果帶來的誤差,更加準確反映電纜主絕緣的介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電纜介損現場測量接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715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