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檢數據的電動汽車蓄電池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70074.6 | 申請日: | 2018-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86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徐錦善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理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42 | 分類號: | H01M10/42;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莞城***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檢 數據 電動汽車 蓄電池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檢數據的電動汽車蓄電池,包括殼體、蓄電池、自檢數據盒、PLC控制器、數據儲存傳感器、數據采集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數據對比傳感器、電壓檢測傳感器、電流檢測傳感器和內阻檢測傳感器,所述殼體正表面的中端固定連接有自檢數據盒,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裝有PLC控制器,自檢數據盒內腔底部的左端固定安裝有數據儲存傳感器。本發明通過溫度傳感器、蓄電池、電壓檢測傳感器、電流檢測傳感器、內阻檢測傳感器、數據采集傳感器、數據儲存傳感器、數據對比傳感器和PLC控制器的作用,解決了現有蓄電池不具有自動檢測的功能,蓄電池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發現,為人們行駛帶來不便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檢數據的電動汽車蓄電池。
背景技術
因為能源危機的出現,節能環保的出行方式被國家和政府大力提倡,比如乘坐公共汽車等等,而采用電能作為動力的電動汽車逐漸代替了傳統的公交汽車,然而公共汽車的主要供能單位是鋁電池,鋁電池日常的維護和管理方面要求比較高,電池的管理常常需要用戶通過檢查車輛上的電池并通過檢測工具進行檢測才能達到對電動汽車電池的維護和管理,但現有蓄電池不具有自動檢測的功能,蓄電池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發現,為人們的行駛帶來不便,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自檢數據的電動汽車蓄電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檢數據的電動汽車蓄電池,具備自動檢測的優點,解決了現有蓄電池不具有自動檢測的功能,蓄電池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發現,為人們行駛帶來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檢數據的電動汽車蓄電池,包括殼體、蓄電池、自檢數據盒、PLC控制器、數據儲存傳感器、數據采集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數據對比傳感器、電壓檢測傳感器、電流檢測傳感器和內阻檢測傳感器,所述殼體正表面的中端固定連接有自檢數據盒,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裝有PLC控制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底部的左端固定安裝有數據儲存傳感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底部的右端固定安裝有數據采集傳感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左側的中端固定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頂部的左側固定安裝有數據對比傳感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頂部的左端固定安裝有電壓檢測傳感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頂部的右端固定安裝有電流檢測傳感器,所述自檢數據盒內腔頂部的右側固定安裝有內阻檢測傳感器,所述殼體的內腔固定安裝有蓄電池。
優選的,所述殼體頂部的左右兩端均設置有電極,且電極的數量為兩個。
優選的,所述殼體頂部的左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塊,且第一固定塊的左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帶。
優選的,所述第一固定帶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卡扣。
優選的,所述殼體頂部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塊,且第二固定塊的右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帶。
優選的,所述第二固定帶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卡槽,且卡槽與卡扣卡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利用溫度傳感器,可對蓄電池的溫度進行自動檢測,利用電壓檢測傳感器,可對蓄電池的電壓進行自動檢測,利用電流檢測傳感器,可對蓄電池的電流進行自動檢測,利用內阻檢測傳感器,可對蓄電池的內阻進行自動檢測,利用數據采集傳感器,可將檢測前與檢測后的數據儲存至數據儲存傳感器內,利用數據對比傳感器,可將未檢測之前的數據與檢測之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傳輸至PLC控制器內,利用PLC控制器,可將檢測分析出的數據結果傳輸至汽車上的顯示屏上,以供駕駛人員的查看,上述結構均在汽車啟動時自動開啟,解決了現有蓄電池不具有自動檢測的功能,蓄電池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發現,為人們行駛帶來不便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蓄電池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PLC控制器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理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理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700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