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向領域的軟件密集型系統的構件化軟件配置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55458.0 | 申請日: | 2018-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444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莉;田家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8/20 | 分類號: | G06F8/20;G06F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創新實專利事務所 11121 | 代理人: | 祗志潔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面向 領域 軟件 密集型 系統 構件 配置 方法 | ||
1.一種面向領域的軟件密集型系統的構件化軟件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實現步驟包括:
步驟一,對待分析的軟件密集型系統進行領域分析,包括:對待分析系統進行上下文分析,定義領域分析的范圍和邊界;建立領域詞匯表;提取相似系統的共性功能和待分析系統的可變性功能;根據對系統的領域分析,重構系統的領域用例圖,其中將共性功能作為共性用例,將可變性功能作為可變用例;
步驟二,通過確定與待分析系統交互的人或外部系統、描述待分析系統必須處理的內容的方式來定義待分析系統的范圍,對待分析系統進行用例建模和業務活動建模;
步驟三,在完成了用例建模和業務活動建模后,通過用例和活動來識別領域共有的和可變的功能,建立待分析系統的領域模型;
一個領域模型的元素對應需求中的一個或多個用例和活動,通過將用例和活動分組,確定所需的領域模型元素,通過對用例和活動的分析抽象,形成領域模型;
步驟四,建立領域體系架構;在識別構件過程開始以前,將界面顯示和數據部分從領域模型中分離出來,形成界面層和數據層,領域模型中剩余的部分作為應用層的邏輯構件,在處理應用層和界面層、數據層交互時,抽象出服務層;
步驟五,通過將領域模型和可變性模型的元素分組,識別業務構件;
步驟六,通過對領域體系結構逐步細化得到產品體系結構;
步驟七,分析可變點的配置影響;獲得可變點的配置覆蓋度,在配置優先級優化的時候,將配置覆蓋度高的可變點排在前面;
步驟八,配置優化和產品部署;
在配置階段,配置工程師與交互式配置工具進行交互,交互式配置工具采用一種面向交互配置的產品配置過程優化方法優化軟件產品的配置;
交互式配置工具的輸入是可變點和可變性約束,決策排序依賴可變性依賴和配置優先級約束;
首先,對于每個約束,得到一個排序樹;在排序樹中,節點代表將要配置的可變點,邊代表可變點之間的配置優先級;將所有的配置優先級約束轉換成樹,得到了一系列樹的集合,稱之為森林;在森林中,所有的待配置的可變點都被包含在內;在森林中,為了獲得一個產品,所有的待配置的可變點必須被配置;
然后,利用啟發式規則,使用搜索算法進行搜索得到一個樹的集合;應用的啟發式規則包含:1)包含所有待配置的可變點;2)具有最少的抽象配置順序樹;3)手動配置步驟最少;
最后,將搜索得到的樹的集合作為最優的配置方案提供給配置人員;
配置人員在選擇了一種配置方案手動配置后,所有跟配置推理相關的可變點將自動配置;在配置完成后,剩余可變點形成的森林將更新,并且觸發剩余可變點的配置優先級優化,以尋找剩余可變點的配置優先級排序方案,直到所有的可變點都完成配置;
將配置文件和相應的實現構件部署到集成框架中,實現集成,產生新的軟件產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領域的軟件密集型系統的構件化軟件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一中,建立領域用例圖的規則包括:共性用例用Common元素表示,可變用例用Optional元素表示;共性功能用include關系和它的上層功能連接,表示共性功能不是可選的,必須實現;可變性功能用extend關系和它的上層功能連接,表示可變性功能是根據具體環境選擇實現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領域的軟件密集型系統的構件化軟件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一中,采用半自動化的基于模型對比和組合的產品線領域需求建模方法為系統建立領域需求模型,首先不同建模人員對軟件產品線中的一系列相似系統的各組件及組件間的關系進行建模,建立多個特征模型;然后,基于多個特征模型的對比和組合算法輔助建立軟件產品線的領域需求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5545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