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汽車4S店的分布式人臉識別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47829.0 | 申請日: | 2018-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52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8 |
| 發明(設計)人: | 朱靜靜;付建祖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長峰科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F16/53;G06F16/51;G06Q30/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5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汽車 分布式 識別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汽車4S店的分布式人臉識別系統及方法,解決不同區域的4S店資源共享率低的問題。本發明部署于分布在不同地域的4S店展廳內,在不影響進店顧客看車體驗的前提下采集顧客人臉特征信息,并分布存儲于各4S店數據庫中,實現各地4S店之間通過internet互連,4S店之間通過消息傳遞的方式進行顧客人臉特征信息及留檔信息的共享,通過共享的信息進行身份鑒定,達到二次進店識別的目的,提高銷售人員的銷售效率及客戶的消費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特征識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汽車4S店的分布式人臉識別系統,引用數據庫的支持,設計云結構,以分布式的方式來實現顧客進入4S店后二次識別的目標,主要用于不同區域4S店人臉識別的資源共享和海量數據處理。
背景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應用逐漸普及,使用的用戶也越來越多,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使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人臉識別的技術發展已經成熟,針對人臉識別的應用也很多,但是大范圍的、分布式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比較少,尤其是在汽車4S店中的應用,目前以銷售人員來確定客戶是否是二次進店,銷售成交率比較低。存在以下不足:
1.銷售人員根據以往的留檔信息,僅僅是人為的去識別客戶,沒有一個人臉識別的系統,可以自動識別老客戶的功能。
2.對于不同區域的4S店,資源信息共享率低,銷售人員不能準確把握客戶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種基于汽車4S店的分布式人臉識別系統及方法,解決現有汽車4S店只能根據本店以往留檔信息,人為識別客戶,不同區域的4S店資源共享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汽車4S店的分布式人臉識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人臉采集處理模塊、本地二次識別模塊、發送接收模塊、客戶端、數據庫五個模塊組成一個結點,所述結點設置有多個,每個4S店作為一個結點,分布在不同區域,結點間互為鄰結點;
前端人臉采集處理模塊包括采集模塊和處理模塊;采集模塊是通過攝像頭拍攝入店人員,實時截取圖片;處理模塊是從截取圖片中識別出人臉圖片,并歸類整理,得到待識別的數據;該前端人臉采集處理模塊將待識別數據存入數據庫,并用于本地二次識別,以及通過發送接收模塊發送給鄰結點識別;
本地二次識別模塊用于對前端人臉采集處理模塊發來的待識別數據進行二次識別,通過與數據庫中已有的人臉頭像比對,得到比對結果;該本地二次識別模塊與數據庫、發送接收模塊、客戶端分別相連;
發送接收模塊包括數據的發送模塊和接收模塊;發送模塊用于將前端人臉采集模塊得到的待識別數據發送給相鄰結點進行二次識別,并將識別結果發送到客戶端,還用于將鄰結點的待識別數據發送給本地二次識別模塊,并將在本地結點的識別結果發送回相應鄰節點;接收模塊用于接收前端人臉采集模塊得到的待識別數據,并接收本地的待識別數據在鄰節點識別的結果,還用于接收鄰節點待識別的數據,并接收鄰節點待識別數據在本地二次識別模塊的識別結果;
客戶端將數據庫中待識別數據顯示出來,通過銷售人員手動確定需要查看的待識別數據的識別結果;客戶端還將本地二次識別模塊中的識別結果與鄰節點中的識別結果顯示出來,通過銷售人員手動識別,并將識別結果的信息更新到數據庫;客戶端的類型包括:PC客戶端、WEB客戶端、便攜設備;
數據庫是存儲4S店的相關信息,并用于本地識別時的數據交互。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于汽車4S店的分布式人臉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在一定區域設置至少兩個結點,以一個結點作為本地結點,其余結點為鄰結點,結點間通過網絡連接;
步驟2,本地結點的前端人臉采集處理模塊通過其采集模塊實時采集拍攝的圖片,由處理模塊對該信息進行初步人臉識別,將識別為人臉的圖片作為待識別的數據,用于客戶端顯示和二次識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長峰科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航天長峰科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478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納米粒子聚合物復合微球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 下一篇:電路模塊以及數模轉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