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44600.1 | 申請日: | 2018-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35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東;黃凱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市國濤塑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8 | 分類號: | A61K36/78;A61P4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汗癥 配方 板藍根 魚腥草 薄荷 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黃連 苦杏仁 忍冬花 沙棗葉 余甘子 蓮子 橙皮 一劑 人參 治療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配方組分及各自重量為:蓮子1?15g;薄荷11?18g;黃連12?15g;魚腥草7?9g;人參3?6g;橙皮7?10g;余甘子3?6g;忍冬花7?13g;沙棗葉11?14g;苦杏仁13?15g;板藍根4?7g。本發明的治自汗癥的配方適用于各種情況導致的自汗癥患者,本配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特殊療效,是治療自汗癥的一劑良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配方,具體涉及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
背景技術
自汗癥典型皮損為位于表皮深處的小水皰,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無炎癥反應,分散或群集于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少見于手背、足底,常對稱分布。水皰內含澄清漿液,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脫皮,露出紅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時常感疼痛。周圍皮膚正常。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本配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特殊療效,是治療自汗癥的一劑良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組分及各自重量為:蓮子1-15g;薄荷11-18g;黃連12-15g;魚腥草7-9g;人參3-6g;橙皮7-10g;余甘子3-6g;忍冬花7-13g;沙棗葉11-14g;苦杏仁13-15g;板藍根4-7g。
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組分及各自重量為:蓮子8g;薄荷12g;黃連13g;魚腥草8g;人參5g;橙皮8g;余甘子4g;忍冬花8g;沙棗葉12g;苦杏仁14g;板藍根5g。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組分及各自重量為:蓮子1-15g;薄荷11-18g;黃連12-15g;魚腥草7-9g;人參3-6g;橙皮7-10g;余甘子3-6g;忍冬花7-13g;沙棗葉11-14g;苦杏仁13-15g;板藍根4-7g。
實施例2
一種治自汗癥的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組分及各自重量為:蓮子8g;薄荷12g;黃連13g;魚腥草8g;人參5g;橙皮8g;余甘子4g;忍冬花8g;沙棗葉12g;苦杏仁14g;板藍根5g。
上述雖然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市國濤塑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通市國濤塑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446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艾灸條制作工藝
- 下一篇:一種調節植物神經,使人體細胞自我修復的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