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43022.X | 申請日: | 2018-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78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孟磊;黃正耀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璞睿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08 | 分類號: | B01J20/08;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毛雨田 |
| 地址: | 516000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東江產業園***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稀土金屬氫氧化物 復合氧化鋁 稀土 去離子水 霧化漿液 粘結劑 制備 稀土金屬化合物 氟離子吸收 氧化鋁物料 堿性溶液 流化床 質量比 烘烤 料倉 水中 造粒 送入 廢水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將稀土金屬化合物溶于水中,再滴加入堿性溶液調節pH值為8~9,并進行攪拌0.5?2h,得稀土金屬氫氧化物漿液;S2、將稀土金屬氫氧化物漿液、粘結劑和去離子水混合,稀土金屬氫氧化物漿液、粘結劑和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0.5~0.8):(0.8~1.2):(40~44),攪拌得霧化漿液;S3、將氧化鋁物料與霧化漿液送入流化床的料倉,進行造粒,得到產物;S4、將產物進行烘烤至干燥,即得所需稀土復合氧化鋁球,本發明對廢水中的氟離子吸收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氧化物吸附劑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氟是人體所必須的元素,同時是構成人體骨骼及毛發的元素之一。人體所需的氟主要是通過飲用水和食物攝取,微量的氟攝入對人體是有易的,有助于骨骼和牙齒的發育,神經系統的傳導及酶系統的代謝。但過量的氟攝入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當攝入氟的質量濃度>1mg/L時,會引起齲齒病的發生;當質量濃度超過4mg/L時,則會導致氟骨病。
我國當前有超過千萬名居民仍然處于氟的危害之中,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區域的自然條件造成,另一方面是工業廢水中氟排放量較大造成。為了保證人體正常的含氟量,許多國家對飲用水含氟量做出了嚴格控制,我國生活飲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不得超過1mg/L。因此開發新的高效除氟劑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世界各國常用的除氟方法有:化學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離子交換法等。考慮到成本與經濟效益,又以吸附法的使用最為廣泛,但目前現有吸附劑存在諸多問題。如制備流程長、制備工藝復雜、成本高不易實現工業化、吸附容量低、再生性差、適應范圍窄、粉狀吸附劑易流失等問題。
綜上,亟需制備一種除氟高效的稀土復合氧化鋁球。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除氟高效的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稀土金屬化合物溶于水中,再滴加入堿性溶液調節pH值為8~9,并進行攪拌0.5-2h,得稀土金屬氫氧化物漿液;
S2、將稀土金屬氫氧化物漿液、粘結劑和去離子水混合,稀土金屬氫氧化物漿液、粘結劑和去離子水的質量比為(0.5~0.8):(0.8~1.2):(40~44),攪拌得霧化漿液;
S3、將氧化鋁物料與霧化漿液送入流化床的料倉,進行造粒,得到產物;
S4、將產物進行烘烤至干燥,即得所需稀土復合氧化鋁球。
本發明通過將稀土金屬氫氧化物與粘合劑混合在流化床中霧化并于氧化鋁結合形成稀土復合氧化鋁球,氧化鋁構成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骨架,保證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強度,霧化后的稀土金屬氫氧化物均勻附著在氧化鋁表面,稀土復合氧化鋁球兼顧氧化鋁、稀土金屬氫氧化物對氟離子的吸收能力的同時,保證稀土復合氧化鋁球的強度,另外稀土復合氧化鋁球中稀土金屬氫氧化物對氟離子有更高的有效吸附面積,吸收效果更好。
優選的,稀土金屬化合物包括硝酸鑭、硝酸鈰、硝酸釤、硝酸釔、氯化鑭、氯化鈰、氯化釤和氯化釔中的至少一種。
鑭、鈰、釤、釔的硝酸鹽與氯鹽在水中有較高的溶解性,且鑭、鈰、釤、釔元素形成的稀土金屬化合物就有較好的吸附效果。
優選的,稀土金屬化合物包括硝酸鑭、硝酸鈰、氯化鑭和氯化鈰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的,步驟S1中的稀土金屬化合物和水的質量比為(1~3):(7~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璞睿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璞睿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430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