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936256.1 | 申請日: | 2018-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782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馬興元;何遠鑫;丁博;趙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6N3/14 | 分類號: | D06N3/1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彥彥 |
| 地址: | 710021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內飾用 生態 纖維 合成革 制造 方法 | ||
1.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以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為基材,采用浸漬液A浸漬超細纖維非織造布,軋液后通過蒸汽凝固,干燥,得到浸漬基布A;其中,浸漬液A通過以下過程制得:以重量份數計,將明膠溶液10~12份,水性聚氨酯20~40份,氮丙啶0.2~0.5份、聚碳化二亞胺0.1~0.3份、增稠劑0.1~0.3份以及水40~50份,均勻混合后得到浸漬液A;
(2)以浸漬基布A為基材,采用螺桿機和狹縫模頭,在浸漬基布A表面淋涂一層熱塑性聚氨酯膜進行封底,冷卻后得到封底基布B;
(3)以封底基布B為基材,采用輥涂機在熱塑性聚氨酯膜表面輥涂水性聚氨酯漿料C,干燥,得到貝斯D;其中,輥涂水性聚氨酯漿料C通過以下過程制得:以重量份數計,將水性聚氨酯80~90份,水性色漿2~15份以及增稠劑0.2~1.5份混合,得到輥涂水性聚氨酯漿料C;
(4)以貝斯D為基材,采用印刷機在水性聚氨酯著色層表面印刷手感劑,干燥后通過壓紋機壓紋,得到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其中,所述手感劑為以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為接著樹脂的手感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增稠劑為纖維素類增稠劑、丙烯酸類增稠劑、聚氨酯類增稠劑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的具體過程如下:將超細纖維非織造布通過裝有浸漬液A的浸漬槽,再通過軋輥,控制浸漬液A的浸漬量為超細纖維非織造布重量的40~90%,然后在80~95℃的條件下固化3~5min,再在80~120℃的條件下烘干,得到浸漬基布A。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的具體過程如下:以重量份數計,將熱塑性聚氨酯80~100份、穩定劑0.01~0.5份、填料1~50份混合后加入螺桿機;控制螺桿機內溫度為120℃~190℃,使物料經過螺桿機后從狹縫模頭擠出,淋涂在浸漬基布A上,淋膜厚度為0.02~0.2mm,冷卻后得到封底基布B。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熱塑性聚氨酯的硬度范圍為Shore A55~Shore A8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穩定劑為季戊四醇亞磷酸酯、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兩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的具體過程如下:將封底基布B通過輥涂機,輥涂水性聚氨酯漿料C,控制涂層厚度為0.02~0.1mm,再在80~120℃的條件下烘干,得到貝斯D。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內飾用生態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細纖維非織造布為定島型超細纖維非織造布、非定島型超細纖維非織造布或裂片型超細纖維非織造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3625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