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顱內動脈瘤封堵裝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921371.1 | 申請日: | 2018-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380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 發明(設計)人: | 向勇剛;萬杰清;張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微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12 | 分類號: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堵裝置 顯影標記 輸送導絲 動脈瘤 近端 遠端 分離器 鎳鈦記憶合金 顱內動脈瘤 分離點 輸送管 瘤腔 制作 血液 沖擊壓力 結構穩定 快速致密 上窄下寬 定型 分叉 開顱 顱內 腔內 填塞 植入 模具 張開 編織 修復 流動 治療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顱內動脈瘤封堵裝置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封堵裝置包括封堵裝置本體、顯影標記、輸送導絲、分離點、輸送管、分離器,所述顯影標記分別固定在封堵裝置本體的遠端和近端;所述封堵裝置由24—72股鎳鈦記憶合金絲編織成網狀;所述封堵裝置完全張開后遠端與近端各設有顯影標記,且顯影標記各自束攏固定封堵裝置遠端及近端的鎳鈦記憶合金絲;所述輸送導絲位于輸送管內;所述封堵裝置近端顯影標記與輸送導絲遠端中間設有分離點;所述輸送導絲近端與分離器相連;所述封堵裝置的制作方法通過封堵裝置模具進行定型。在不開顱的情況下,對于顱內上窄下寬型、巨大動脈瘤型、分叉型動脈瘤,通過植入封堵裝置本體,該封堵裝置結構穩定,展開后能快速致密填塞瘤腔,從而減緩血液在動脈瘤腔內的流動,減少血液對瘤腔的沖擊壓力,加強修復能力,達到治療動脈瘤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微創介入治療裝置,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過微 創介入手段進行顱內動脈瘤封堵的裝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根據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 平也得到極大提高,嚴重影響飲食和生活的規律性,同時伴隨著迅速到來的人口老齡化進程, 目前腦血管相關疾病已成為影響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且威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
全國每年新發卒中(含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約200萬人;每年死于腦血管 相關疾病的患者約150萬人;存活的患者數(包括殘疾患者和已痊愈者)600~700萬。腦 血管相關疾病導致患者殘疾比例很高,據統計,在存活的腦血管相關疾病患者中,大約有四 分之三左右的患者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其中約有40%的患者由于腦血 管疾病導致重度致殘。目前,全國每年用于治療腦血管疾病的醫療費用支出估計要在100億 元以上,加上各種間接的經濟損失,估計每年因腦血管疾病的總支出接近200億元人民幣, 給國家和眾多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在腦血管病中,顱內動脈瘤發生率緊次于腦血栓,其發生與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感染、 外傷等有關,好發于40-60歲中老年人。顱內動脈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導致 死亡率高發的一種疾病。
傳統顱內動脈瘤治療手段包括1)外科手術治療如:動脈瘤頸夾閉術、動脈瘤頸結扎術、 巨大動脈瘤的切開縫合術等;2)內科藥物治療,傳統內科藥物治療通常用于未破裂的穩定型 動脈瘤,主要目的是通過藥物控制那些能夠誘發動脈瘤破裂的潛在危險因素,如控制患者血 壓等;3)微創介入治療如:彈簧圈填塞動脈瘤腔、液體膠填塞動脈瘤腔、以及支架輔助填塞 等。
血流動力學對顱內血管的影響因素在顱內動脈瘤的發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幾種不同的作用力,主要有剪切應力、搏動力和壓力。 血液的持續作用力容易引起腦動脈血管分叉處內彈力層損害,并且往往伴隨著血管中層缺損 擴大,所以顱內血管在分叉部位受到血流的連續沖擊,容易發生血管內膜損壞并血流壓力下 產生局部膨大突起,最后逐漸形成動脈瘤。
血流沖擊導致的顱內動脈血管分叉部位頂端的微小損傷與動脈瘤的形成有一定相關性。 由于血液是黏性液體,正常的血液粘度為5.45-6.35mpa/秒,是血液主要成分(血小板、紅 細胞、白細胞及血漿等)流動變形及聚集能力的綜合表現。粘性的血液流動可持續對分叉部 位的血管壁產生軸向的剪切應力,且血流速度越快,該部位受到的剪切應力越大,當剪切應 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時,造成動脈內膜受損或撕裂而逐漸形成動脈瘤。動脈血管的分叉遠側隆 突處往往為血流沖擊的主要作用點,因此,分叉動脈隆突處最容易發生顱內動脈瘤;且分叉 的角度越大,導致分叉處遠端血管壁所受到的沖擊力越大,更易形成動脈瘤。而動脈瘤一旦 發生,動脈血管形態也產生改變(突起,局部膨大等),從而導致顱內血管的血流動力學也發 生相應改變。
顱內動脈瘤形成后,動脈血管的血流經過動脈瘤時先以一條較細的流入道進入動脈瘤頸 的遠端部位,對動脈瘤的遠端外側壁造成直接沖擊,同時血流速度減緩;然后,經過動脈瘤 遠端外側壁的血流以較慢的速度沿著動脈瘤內壁流動,逐漸形成渦流;最后,形成的渦流的 血流經瘤頸近端流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微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微密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92137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產后宮頸鉗夾止血鉗
- 下一篇:肛腸術后排氣止血固定器





